四川在线记者 吴亚飞

  8月17日,记者从成都市民政局获悉,《成都市绿色殡葬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计划》)印发,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为契机,围绕建设惠民、绿色、文明殡葬,创新推动绿色殡葬工作,完善高品质公共服务体系。到2023年,实现全市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和制度配套基本健全,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80%,建设一批公益性公墓(骨灰堂),消除居民小区搭棚治丧乱象。

  提高奖补标准

  建成成都市智慧殡葬服务监管系统平台

  近年来,成都通过推行普惠型惠民殡葬政策,越来越多市民群众接受并践行绿色殡葬。为全面落实成都市惠民殡葬政策,《计划》提出,加大节地安葬奖补力度,节地安葬奖补1500元/个;加大生态安葬奖补力度,生态安葬奖补3000元/个。

  同时,坚持属地政府主导,将在全市建设一批公益性公墓(骨灰堂),除成都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以外,其他区(市)县新建(扩建)1个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市级建成1—2个生态葬市级示范项目,保障群众公益性安葬需求。将对现有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进行升级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绿化率。现有经营性公墓新增建设区域节地生态安葬设施比例达到30%以上。鼓励现有经营性公墓(机构)捐赠公益穴(格)位。

  今年10月,成都还将建成成都市智慧殡葬服务监管系统平台,实现遗体全程跟踪和殡葬服务全链条监督,并将服务监管系统纳入智慧城市治理体系,方便手机终端APP接入,提升殡葬服务管理水平。

  满足群众需求

  依托公共服务场所建设社区集中治丧场所

  《计划》明确,要补齐殡葬短板,建成较为完善的集中治丧服务体系,消除居民小区搭棚治丧乱象,提升城市面貌和宜居品质。

  具体而言,成都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主要依托市殡仪馆、东郊殡仪馆充足的火化能力和成熟的殡葬服务条件,通过馆内新建、现有场地提升改造、殡仪馆周边联合新建等方式,建设满足该区域群众治丧需求并辐射周边区域、包含遗体服务功能在内的大型集中治丧中心;同时依托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建设满足群众就近治丧需求、不具有遗体服务功能的社区集中治丧场所。

  其他区(市)县则要充分依托殡仪馆、殡管站(殡管所),通过提升改造,拓展、完善服务功能,以自建、购买服务等方式,建设包含遗体服务功能在内的区域全覆盖并辐射周边区域的集中治丧中心;根据群众需求,依托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建设满足群众就近治丧需求、不具有遗体服务功能的社区集中治丧场所。无殡仪馆、殡管站(殡管所)的区(市)县要结合总体规划,利用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建设(改造)不具有遗体服务功能的多点位治丧场所。

  此外,《行动计划》还提到,要强化禁燃禁放管控。同时,在群众祭祀高峰期,深入宣传殡葬法规政策,形成绿色殡葬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