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就诊+全面体检” 查出三大病症

  东大路(二环路至静康路段)为全长约2.4公里的进出城主干道,沿线开发强度大,道路两侧商业、文创、住宅、金融、服务等业态集中,交通吸附力强,高峰拥堵比较突出,尤其是沿线多个大型楼盘入驻后,交通运行压力明显加大并出现恶化趋势,经多部门对东大路一线及周边路网进行详细踏勘调查,并结合智能交通系统和百度地图大数据综合分析,研判明细交通特性,精准“体检”出三大主要病症。

  病症一:沿线路口的信号灯平均间距较短,且路口间未实现绿波带联动控制。东大路一线信号灯路口较多,平均间距较短,同时由于信号灯未实现有效的绿波带联动控制,导致部分路口信号灯对车流的阻断作用较为明显,尤其是在上沙河铺街段此现象较为突出。

  病症二:路口左转车辆对直行车辆干扰现象明显,导致直行车辆通行效率不高。东大路为双向六车道道路,包含两侧的公交车专用车道,路口中央绿化带并未做退距处理,左转车辆对直行车辆的干扰较大,影响了直行车辆的通行效率,易造成直行车辆在路口积压的现象。

  病症三:东大路(下沙河铺街段)的交通节点现象明显,影响东大路的通行效率。一是下沙河铺街(五福桥段)为双向八车道(含两侧公交车专用车道),而顺接的下沙河铺街(塔子山南街至二郎山路段)为双向六车道(含两侧公交车专用车道),车道不匹配,通行效率不高。二是由于下沙河铺街与大凉山路T字形路口由西向北左转车辆较多,对直行车干扰较大;三是由于下沙河铺街与大凉山路T字形路口北进口有三条右转车道并入下沙河铺街,对下沙河铺街由东向西方向直行车道干扰较大。

  精细实施“微创手术” 优化信号灯、拓展左转车道

  根据对东大路一线存在的各种病症,市公安局交管局持续会同相关部门,运用“交通联动、交通分离、交通匹配”等技术策略,迅速实施“微创手术”。成都交管局秩序处优化科民警刘沙告诉记者,“微创手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手术一:信号灯控制优化,实现“绿波带”

  对东大路10个路口的信号灯实施远程联动改造,同步优化调整信号配时方案,制定50套配时策略,实现了交通信号“绿波带”,保证了车辆快速通过路口及交通流的连续。

  对下沙河铺街与大凉山路T字形路口北口新增设置右转箭头灯,实现对北口右转车流的控制,同时进一步优化该路口的信号灯配时方案,减小右转车流与直行车流的交织,缓解主线的交通压力。

  手术二:切除部分“组织”,实施短平快改造

  经过对东大路沿线路口的梳理,会同市城管委现场查勘,对东大路6个路口进行8处短平快改造,切除东大路方向部分中央路绿化带,以拓展左转车道,从而减少左转车辆对直行车辆的干扰,进一步提升东大路的通行效率。

  手术三:车道优化调整,扩张“血管”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取消部分公交专用道,使沙河铺街上下游的车道数量匹配,并根据道路现状,结合短平快改造工程,压缩东大路汇源北路路口的进出车道宽度,使原有机动车车道由3条调整至5条,提升路口的通行能力。

  东大路在一系列的“微创手术”后,成都市公安局交管局持续对其进行跟踪监测,精准评估“手术”效果。与2021年6月相比,7月22日至28日早晚高峰期间,东大路一线的路口通行量平均增加120辆/小时,道路服务水平由“C”级升至“A”级,道路行程车速从25.79km/h提高至28.49km/h、环比上升10.5%,高峰交通拥堵指数从1.17降至1.02、环比下降12.8%,高峰期路段通行时间由15分钟左右降至10分钟以内。

  通过“术后”的多角度细致观察及多项指标的精准对比,可以看出交通拥堵指数下降明显,车速得到有效提升,道路交通运行状况明显好转,最大限度保障了路网稳定运行,初步实现了通勤效率“三升两降”的目标,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高效、更加舒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