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下的公园城市风貌。谢柯 摄雪山下的公园城市风貌。谢柯 摄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各国城市和地区代表再度相聚成都。10月26日,第五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及“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圆桌会议将在成都召开,论坛将以“公园城市迈向碳中和”为主题,为促进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范式。

  大会前夕,让我们聚焦历届论坛的“东道主”、首批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成都,看这座公园城市如何以“双碳”目标为指引,为世界城市贡献可持续发展经验。

  绿色城市特质鲜明

  天气晴朗的日子,成都人的朋友圈常会被这些“颜色”刷屏,“成都蓝”“夕阳红”“雪山白”,那些清透、绮丽的自然色彩,从天边融进成都人的喜悦。

  事实上,成都也是全球唯一一座,能够遥望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万级人口城市,被称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这里山水交汇的自然禀赋受到广泛认可,龙门山、龙泉山“两山环抱”,沱江、岷江水系“两江环绕”,一条锦江纵贯三百里、润泽两千年。良好的生态本底和自然资源禀赋,历来就是成都的辨识度和显示度。

  让我们俯瞰如今的成都城市版图:绿轴、绿山、绿环、绿带,阡陌纵横,绿荫缤纷,从世界最长绿道到世界最大城市森林公园,美丽宜居的城市空间形态正在重塑。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推动城市自然有序生长,生态文明建设开拓新路径——

  编制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及建设导则,引领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实现由“两山夹一城”转向“一山连两翼”的千年之变,系统化破除了圈层发展瓶颈。

  依据资源禀赋调整优化区域功能,统筹推进“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着眼提升宜居性降低中心城区人口规划密度,着眼筑强生态屏障降低西控区域国土开发强度,稳步提高东部新区和南拓区域经济和人口承载力,人口分布、产业集聚与资源条件、环境承载力更加适应。

  大力构建城市轨道、公交和慢行“三网”融合的低碳交通体系,2020年,全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7%。全面落实绿色建筑标准,入选国家绿色建筑发展最佳城市十强。

  来自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一组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成都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分别累计降低14.24%、20.96%,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62.6%,森林覆盖率达40.2%、年固碳量超过200万吨,荣获联合国“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