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与外:

  由成都拓展至整个都市圈,“主干”作用越来越明显

  2018年,从统筹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角度着眼,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部署。彼时,承担“主干”的是成都。

  在《规划》中,这个“主干”的责任与大旗,今后由成都都市圈接下。那么,“主干”的扩大,影响几何?

  “主干”更加名副其实。“此前,省委、省政府把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作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牵引性工程,今后这个角色将由成都都市圈来分担。”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杨春健给出几个数据:成都都市圈拥有人口2761万人,占全省总量三成以上;去年,成德眉资GDP总量占全省40%以上。“今后,在成都都市圈的框架下,成德眉资四市的区域发展整体性水平进一步跃升,对于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将会更加明显。”

  “杨春健说,综合国内外成熟的都市圈、城市圈经验来看,‘主干’的作用越强,外溢效应、辐射作用就越强——紧邻南京且已经加入南京都市圈的芜湖、滁州,去年经济总量分别位居安徽省第二和第三位。”

  不过,如要进一步发挥主干作用,成都都市圈还需要修炼“内功”。

  “主干作用能不能发挥的好,关键还是能不能形成有机融合的经济共同体。在产业领域更是如此。”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规划》,今后成都都市圈将聚焦构建“两轴”打造“三带”。

  两轴,推动成都东进和重庆西扩相向发展,强化成都东部新区与重庆联动的重要支点作用,夯实成渝发展主轴,以及强化四川天府新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成德眉发展轴。三带,就是统筹推进重大平台联动建设,共建都市圈高能级发展空间载体,建设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 、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

  “总的来说,对内更优化,对外带动更强。”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看来,今后,都市圈内部的资源要素流动将更加自由、要素配置将更加高效,产业协作配套将更加紧密。

  大与小:

  是双城经济圈的子集,也是动力源

  在采访中,专家们口中最多的关键词之一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那么,成都都市圈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何关系?

  “是双城经济圈的子集和动力源之一。”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则提到,国家战略内部部分城市携手建设都市圈先例已有——此前获得批复的南京都市圈规划,就是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出炉的,“而且也是先有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后有的南京都市圈。”

  怎样理解子集和动力源?

  盛毅注意到,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批复《规划》时提及,成都都市圈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盛毅看来,此前,省委、省政府已经把大力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支撑性工程。而打造以成都为中心的现代化都市圈,无疑更有利于提高成都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能级、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成都的极核作用更加凸显。

  把视野放宽,成都都市圈也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子集”和“动力源”之一。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都市圈是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经济实力中西部领先,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重大装备、航空航天和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极具竞争力。去年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占整个西部地区的10%以上,且国际门户枢纽地位和区域创新优势明显,“可以说,在西部综合实力首屈一指。”

  不过,盛毅等人提醒,成都都市圈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接下来必须对照《规划》给出的重点任务清单,“一项一项的落实落地,最终让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