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场景植入

  在塔子山南门,带着孩子玩耍的市民张大爷正在用手机扫描熊猫造型防溺水多功能救生箱上的二维码,一段关于九天楼的中英文介绍便呈现在眼前。

  问到对救生箱的体验感,张大爷表示很满意:“这个多功能救生箱做得好,美观实用,还能将周边的故事,要是再多些就好了。”“目前像这样的救生箱共有11个,是综合考虑沿河人流量、安全性、景观性和河流文化地域特征等需求安设的,投放后市民反馈比较好,未来我们还会逐步增设更多的救生箱。”李鹏飞说。

  伯子升仙,羊子土台,驷马高车,东郊遗址……从古至今,沙河流域便不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如何将丰厚的历史文化以项目的方式活态呈现,是成都市水务局河道监管事务中心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近年来,除了熊猫造型防溺水多功能救生箱、河流故事二维码,还有杉板桥以工业文化为主题的沙河城市公园、驷马桥以司马相如卓文君为主题的“凤求凰口袋公园”、塔子山南门以爱情为主题的绣球花公园、公益椅捐赠活动、彼岸花文明祭祀活动等项目,都拓展沙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市民阅读沙河提供了更现代的方式。

  利用金角银边打造的“凤求凰口袋公园”,从先秦时期的绿野碧流到上个世纪的不堪重负,从过去的生态恶化到今天的水清岸绿,这条经历了1500多年沧桑的“生命之河”,如今正在随着公园城市“天府蓝网”的建设进程开展新一轮的幸福蝶变,成为锦江之后又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