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陈彦霏

  4月,春意盎然,正是鸟类活跃的季节。最近,家住成都邛崃的叶时亮每天都闲不住,7点过就早早起床,去拍鸟。

  墨绿色马甲,深蓝色遮阳帽,脖子上挂着个相机,背着个30斤的包,走起路来依旧带风。69岁的叶时亮轻车熟路走进成都邛崃邛窑考古遗址公园,走进一条小路,拐了几道弯,来到一片树木环绕的空地中。

叶时亮(邛崃市委宣传部供图)叶时亮(邛崃市委宣传部供图)

  “一般大路边很难拍到少见的鸟。”叶时亮说,这里是他拍鸟的“秘密基地”,他经常独自来到这里,一守就是一上午,为的就是拍鸟,这一拍就是7年。

  经常有人问叶时亮,拍这么多年鸟会不会无聊,叶时亮表示:“不无聊,最近几年拍到没见过的鸟越来越多了,所以我每年拍鸟都有新期待。”

  邛崃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监测站站长鲍文毅关注到了叶时亮拍到的鸟类照片,他告诉记者:“邛窑考古遗址公园等地为动物提供了栖息环境,使得野生动物在邛崃频频亮相,正反映出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踔厉奋发开新局 新时代成都再跨越”。封面新闻即日起开设《成都微探索·我们的幸福城》栏目,讲述雪山下烟火里的成都故事。

  从开照相馆到拍鸟

  退休生活更充实

  “我以前其实是开照相馆的,后来为带孙子就没干了,之后才开始拍鸟。”叶时亮说。谈到以前开照相馆时,叶时亮还坦言:“现在看来,开照相馆拍照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远没有现在有意思和充实。”

  据叶时亮介绍,当初他把孙子送到成都市内上学后,也曾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晚年还能有哪些爱好去做。“我自己也不喜欢打牌打麻将,一坐几个小时,身体受不了。”叶时亮说。直到叶时亮在朋友圈看到有好友晒出拍摄鸟的照片,他被小鸟灵动的姿态所吸引,想着自己有摄影的底子,就开始积极尝试起来。

  叶时亮开始拍的时候才发现,和在照相馆拍固定在那的人不同,拍鸟无论在设备还是技术上,都有着更高的要求。“鸟不仅不听人指令,还怕人,所以很考验耐心,也看运气。”为拍到不同的鸟,叶时亮一等就是三四个小时,经常能拍到另外一种没见过的鸟,这种随机性和突然到来的幸福,是吸引叶时亮坚持拍鸟的原因。

  据叶时亮回忆,有次他拍完照片,正从“秘密基地”返回家里,在大路边上的草地里,出现了一只雉鸡,红白相间的脑袋,各色斑点间杂的身躯十分吸引人。“这种鸟见到人跑得特别快,一下就跑没影了,但那次很悠闲在草地上走,才让我拍到。”叶时亮说。

  从拍鸟到识鸟

  今年“首次拍到”的鸟最多

  “快看,那是山楂鸟!”话音未落,刚刚还正和人聊天的叶时亮,起身熟练地架起三脚架,拿出他有600mm焦段的镜头,仰起头在林间寻觅着,却再没见到山楂鸟的身影。

  “唉,要是刚刚就架好,肯定就拍到了,有时候就是看运气,光等是等不到的。”叶时亮感到有些可惜。因为常年拍鸟,叶时亮在和人聊天时,也会留神附近的鸟类,去分辨有没有值得拍的对象,有时候是通过鸟叫声,有时候是通过个头和羽毛。“你像麻雀和喜鹊这类常见的一般就不会想去拍了,而是会去拍一些更少见更好看的品种。”

  “拍到自己以前没拍过的鸟”既是叶时亮坚持拍鸟的动力,也让叶时亮从拍鸟到识鸟,再到最后认识到鸟背后的生态之变。如今,叶时亮通过网上学习,已经掌握了很多鸟的学名:䴙䴘、红嘴蓝鹊、黑水鸡、戴胜……都是叶时亮朋友圈照片中的常客。

  今年,更是叶时亮收获“第一次”最多的一年,在他的朋友圈里详细记录下了这些惊喜和幸运:“雉鸡,这是我在邛崃首次拍到它”,“首次拍到白色秋沙鸭”,“今天大丰收,首次在邛崃拍到刚出生的黑水鸡”。。。。。。

  黑水鸡变“常住居民”

  印证近年生态环境改善

  2022年4月7日,叶时亮首次在邛崃拍到刚出生的黑水鸡。看着黑水鸡父母带着四只毛茸茸幼崽的照片,叶时亮表示:“由于环境好,黑水鸡这种候鸟都变常住居民了。黑水鸡是国家三有保护鸟类,希望大家爱鸟护鸟保护好环境,让更多鸟类来邛崃安家落户。”

  邛崃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监测站站长鲍文毅在了解叶时亮的经历后表示,野生动物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其种类和数量是生态环境质量最直接的体现。野生动物在邛“频频亮相”,也侧面印证了邛崃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功能得到恢复,体现了邛崃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据了解,成都邛崃构建“城市―社区―口袋”三级公园体系,建成河滨公园、东湖公园、凤求凰公园、邛窑考古遗址公园、邛窑生态公园6个城市公园,累计建设各类口袋公园、微绿地24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89%,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2.18平方米,为野生动物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