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简称《方案》)正式公布,明确支持成都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并给出了“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示范区”“城市人民宜居宜业的示范区”和“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三个总体定位。

  成都将如何在高品质服务供给和高效能治理上发力?如何让城乡社区成为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基本承载?日前,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成都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角度解读成都如何主动服务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大局,走好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赶考之路。

  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承载着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责任使命,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成都表达。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中,成都将始终围绕满足人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发展,更加注重微观着力和末端见效,通过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创新构建幸福美好公园社区体系,推动城市建设成果和发展红利转化为可感可及的幸福体验,不断增强市民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

  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让公园城市建设成果惠及每一位市民

  《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成都在高校毕业生首选城市中位列第四;中央电视台“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显示,成都市民幸福感指数同比提高25.4%;成都连续13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一系列的数据和榜单,彰显了成都对于人口不断进阶的吸引力。

  人们喜爱成都、涌入成都,都会提到这座城市深入人心的特质:宜居和幸福。而支撑城市宜居和幸福的,其实是将一个个可感可及的生活场景、一个个落地落实的民生项目、一件件办结办好的民生实事。

  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高质高效完成年度重点民生项目。

  仅仅这一年,全市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80所,新增学位10.39万个,新晋三甲医院15家,基本医保覆盖1875万人,新建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22个,建成279个儿童友好场景,推出引才聚才新场景、新产品3309个,新筹建人才公寓2万套,新增青年人才落户16万余人。“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酬、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幸福美好生活场景,人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

▲锦城峰荟人才公寓▲锦城峰荟人才公寓

  值得一提的是,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推进过程中,群众的需求始终是指挥棒,企业的参与始终是建设者。成都全年共发布幸福美好生活应用场景和投资机会清单1000余条,促成合作金额420亿元,收集并办理观察员意见建议近万条,真正做到“思路从群众中来、过程让群众参与、成果与群众共享”。

  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在“着力创造宜居美好生活,增进公园城市民生福祉”方面,也将紧扣“提升幸福感”这件实事,继续深入推进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将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以“建好幸福城、提升幸福感”为主线,把为民造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一批市民群众急难愁盼事。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既要让城市发展更有效能,也要让市民生活更有品质。今年,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将重点聚焦教育医疗、城市通勤、“一老一小”等市民关注、社会关切的重点领域,统筹实施一批普惠性强、涉及面广、群众急需的民生项目。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市民可感可及的品质项目,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城市样本。

  大力促进共建共享,既要让市民发动更充分,也要让社会参与更多元。“我们将通过聚民智、集民力,实现’幸福成都’共建共享,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共向。”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市委社治委将扎实推动“人民阅卷”行动,通过网络媒体、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收集民情民意,构建形成问题收集、交办、处置和反馈的全流程体系,并策划实施“全民大运·幸福乐跑”“爱成都·创享幸福”等一批市民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

  着力强化统筹协调,既要让重点推动更精准、也要让整体联动更有力。今年,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将优化项目推进、会议组织、宣传发动、问效评估等4项重点机制,完善聚合行业资源、整合专业力量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民生项目高效率推进、群众诉求高效率回应。市、区(市)县也将密切协作,合力推动宣传推介,打造“幸福成都”专属IP,让“幸福成都”声势氛围更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