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有着怎样的城市形态?4月26日,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开幕,党代会报告为公园城市的城市形态给出了这样一幅“画像”——

  依托“两山”“两水”生态骨架,开展“五绿润城”“天府蓝网”行动,建设以“锦城绿环”和“锦江绿轴”为主体的城市绿道体系,实施生态蓝网示范工程,全面呈现园中建城、城中有园、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公园城市形态。

  一湾清水、一城蓝网,让城市多了几分灵动和澄澈。“今年将编制完成天府蓝网“十四五”建设规划,完成100公里天府蓝网示范项目建设,组建天府蓝网公司。”成都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廖暾透露了天府蓝网的最新进展,到2025年,将总投资230亿元,全面建成1000公里天府蓝网示范工程,建立具有成都味的天府蓝网品牌体系,叠加一、二、三级蓝网,构建“一核一环、三江九带、三级四类”的整体格局,水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取得实质性突破。

  融合城市型、田园型、风景型、生态型四类场景,分区优化天府蓝网发展策略

  天府蓝网以河湖水系为基础、岸线绿地为关键、滨水空间为核心,围绕“蓉水、融岸、荣城”创新理念,通过水岸城一体化打造,统筹推动自然生态系统修复、人居环境改善、多元业态融合、城市活力激发和历史文脉延续。廖暾介绍,将落实“三个做优做强”要求,结合成都水系特征,融合城市型、田园型、风景型、生态型四类场景,分区优化天府蓝网发展策略。

  中心城区天府蓝网突出空间优化、内涵提升,强化锦江水系与城市影响力、文化魅力和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高品质“潮水岸”空间,支撑“潮成都”“潮消费”等功能业态和品牌建设。

  城市新区天府蓝网突出创新驱动、产城融合,围绕三岔湖、锦江等特色水域,构建大尺度蓝绿生态空间,整体形成水、绿、城融合交织格局,优化水城关系、提升蓝绿空间品质,以高标准生态环境基底支撑新区建设。

  郊区新城天府蓝网突出绿色生态、特色功能,依托基础水系脉络,融合观光农业、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等消费业态,构建水美乡村生活产业场景,打造郊野网红打卡地、消费增长点和绿色示范区。

  “接下来成都还将全面深化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以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天府蓝网核心功能。”廖暾表示,接下来将以中心城区改革示范和城市新区改革试点为基础,努力构建政府行政管理、行业事务监管、企业市场运营的一体化管理体制,着重强化排水源头治理、加快管网普查治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实施污水治理攻坚三年行动,加快推进7大类、297个排水设施补短板项目。到2024年底,力争竣工293个项目、加快建设4个项目,完成投资350亿元以上,新建市政排水管网688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9万吨/日、新增调蓄容积52万立方米,努力实现公园城市优美水生态环境持续提升。

  保障超大城市水资源安全,完善“引蓄调”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

  保障超大城市水资源安全,成都还将加快建设李家岩水库、久隆水库、沱江团结水利枢纽等,积极配合推进引大济岷工程,优化完善“引蓄调”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廖暾介绍,为切实提升公园城市水安全保障能力,保障韧性城市运行安全,成都将优化流域防洪工程布局,健全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加快推进岷江、沱江干流防洪综合治理、下穿隧道防洪能力提升等,整体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2022年,全市计划开工建设水务项目97个、总投资663亿元,预计年内完成投资147亿元。到2025年,规划水务项目89项(类),总投资达1426亿元。

  此外,智慧治水、智慧管水也是成都正在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已建成六水综合展示、防汛指挥、河长制管理等信息应用系统,汇集了水务、公安、气象等部门的感知设备14万余个。”廖暾表示,下一步将以平台建设为支撑,以精准决策为目标,结合数字孪生锦江水利部先行先试试点建设,在融合利用全市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基础上,持续实施水务感知“一张网”、水务智慧大脑等13项工程,统筹推进锦江水生态治理智慧管理、基层防汛预警等项目建设,建立全域感知、动态监测、精准调控、协同管理和高效应用的智慧水务平台。

  到2025年,总投资6亿元,初步建成空天地一体化水务感知网络和水务工程BIM数字化底版框架及管理平台,能够在数字化映射中实现供排净治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为目的的水务数字孪生体系基本形成,融合共享的水务大数据中心全面建成。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