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群体的挺身而出却是城市文明、城市精神长期涵养下的自然结果。
6月18日,成都。一辆货车撞上路边监控电线杆起火后,经过的车辆纷纷停到路边,大约十多名“无名英雄”挺身而出,找来灭火器灭火,并成功解救被困司机。
“看得我热泪盈眶”“看着好感动”“没有旁观没有冷漠”,视频在网络上发布后,网友们不吝为“无名英雄”们点赞。越是在危急时刻,越能检验出个体的品格。能够不顾个人安危救人于危难,这些平凡的英雄绝不平凡。
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但群体的挺身而出并不偶然,从某种程度说,它是一座城市的城市文明、城市精神长期涵养的自然结果。城市需要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更需要广大市民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当我们都愿意为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一座城市的生活自然会变得更美好。
就在上月,成都聋哑外卖小哥唐箐救下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晕倒的母女,被央媒频频点赞。当时有作者梳理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半年内与成都有关的善行善举就有10余次。“成都文明故事”为何令人动容?其实每个善举都给了我们答案。
去年,中央文明委决定,先行开展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试点工作,成都正是试点城市之一。从“文明”到“典范”,体现出从“管”到“治”的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突出人的尺度,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这个要求并不抽象。事故发生时,那些可敬可佩的身影就是文明典范的最生动注脚。“典范”的意思就是榜样,就是无处不在的感召力。“我算去得晚的,只是举手之劳,大家都是些无名英雄,我为他们点赞。”一位出手相助的成都市民朴实无华的话语里,就充分诠释了这样的感召力。
当下,成都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明确要实施文明素养培塑行动,建设精神文明高水平发展的首善之城。这里面的诸多关键词,如“创城”与“育人”结合,发挥先进榜样引领示范等,与三环路上的这群无名英雄的救人故事,如同理念与现实的呼应。文明典范城市的创建,尤需在这样的善举中涵养、沉淀。
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一座城市的文明建设,“人”始终是重中之重。也许那些“无名英雄”在生活中都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但他们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这是一座有爱的城市,是一座文明的城市。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余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