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西部药谷的建设现场,挖掘机正在平整的地面上繁忙工作。极目远眺,一望无际的园区,一个个项目即将在这里落地生根。

  “这是我们第一个走出成都的项目,是在成都公司的基础上把产业链做得更长更完善。”成都蜀西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丁感慨说,从成都蒲江来到眉山,公司正在成都都市圈里集成优势。他还有个心愿,未来眉山项目做大做强后,还能反哺成都项目,共同打造医药研发、制造、销售一体化的基地。

  6月18日,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召开。会议之前,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2022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22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004.8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7.79亿元。

  这是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与前四次会议都不相同的新议程。距离第四次会议召开已有半年时间,期间,《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被分解到4市和省直部门,《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印发为创新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探索有效路径。件件任务的落地落实,直观反映在具体项目的不断涌现上。

  如今,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迈入“成长期”的时刻,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明确,同城化发展两年来,协同推进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具体项目和工程,更多需要从机制体制等方面创新突破,合力推动同城化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夯基垒台,年度重点任务拉清单、见效果

  对于4市而言,每一次的领导小组会议都不亚于一次“压力考”。走过凝聚共识、把握大局的阶段,成德眉资同城化工作需要落到实处,让产业项目优化经济结构,让民生项目提升同城化体验。

  因此,在第四次领导小组会议上,明确采取“清单制+责任制”方式,梳理形成2022年度重大项目清单、重大事项清单、重要会议活动文件清单。半年后的第五次领导小组会议,正是检验成果的时候。

  让数据说话: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以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推进,市域铁路成资S3线加快建设,成德S11线、成眉S5线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成都都市圈环线高速、成资大道、蒲丹快速路建成通车,1-4月都市圈日开行公交化动车达131对、日均客流量达2.3万余人次,分别是动车公交化运行前的3.2倍和2.2倍。

  产业协作共兴持续深化,共促产业跨区域“建圈强链”,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聚集上下游企业2686家,成都武侯—眉山东坡加快共建大健康产业园。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纵深推进,同城化生活便捷行动全面实施,43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同城通办,不动产质押登记实现“异地可办、网上能办”,1-4月成都参保人到德眉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64.9万人次、医保支付金额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4%和29.5%;德眉资参保人员在成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49.7万人次、医保支付金额4.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8%和31.3%。

  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成效明显,协同制定实施生态环境“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政策,河长制E平台应用下沉延伸到都市圈全部区(市)县,1-4月84个国省考断面均无V类和劣V类水质,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0.6%。

  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协同力

  从产业协作共兴到公共服务的便利共享,4市同城化工作的推进改变了什么?

  是企业和项目的落地。

  “项目落地眉山,最重要的考虑就是人才的引进,我们从上海引进的博士、海归,都愿意生活在成都都市圈。项目在眉山,坐高铁从成都南站到眉山东坡区只需要20多分钟,他们觉得很方便,他们愿意来眉山。”杨丁告诉记者,项目依托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坐落于的眉山市柑橘幼果盛产基地,通过成德眉资一体化区域合作,整合资源,发挥成都在人才科研上的优势,共同打造医药研发、制造、销售一体化的基地,利于实现产业协作振兴。

  是区域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协同力的提升。

  一季度,成都都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23.6亿元、同比增长5.2%、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8.1%。“充分说明了全省发展主干正由成都加快向成都都市圈拓展,成德眉资同城化正在由夯基垒台向成势见效的阶段发展。”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要求,建强现代化成都都市圈,深化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共建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打造综合能级更高、支撑带动能力更强的全省发展主干和成渝地区发展引擎。

  主干引擎,意味着4市需要各展其能“做大蛋糕”,集聚更多高端要素做大经济规模、提升发展能级,从而实现发展的“水涨船高”。显然,成都都市圈有责任也有实力。

  1-4月,成都都市圈规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分别同比增长7.6%和23%,分别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为服务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坚实支撑。

  创新突破,向更高水平迈进

  高效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是同城化各项重点任务落地的坚实保障,也是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促进要素流动的重要支撑。

  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明确,同城化发展两年来,协同推进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具体项目和工程,更多需要从机制体制等方面创新突破,合力推动同城化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3月印发实施的《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其中一个重点任务,就是推动综合试验区在探索统一规划管理机制、项目协同管理机制、平台合作共营机制、利益联结机制4个同城化综合改革方面先行先试。

  以同城化综合试验区为牵引,成都都市圈建设正在推动重大改革红利释放,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加快形成更加成熟、更加高效的区域协调发展制度体系。

  “成都正在加快编制天府大道科创走廊、成资协同开放走廊规划,协同编制毗邻区域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和片区国土空间规划,来衔接都市圈空间布局。”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共同编制专项规划、共同制定行动计划,成都都市圈迈出的这一步,将推动规划成果统筹衔接、管理信息互通共享、规划实施协同高效。

  会议还透露,目前成都都市圈初步研究形成“1+3+4”产业图谱体系,即1个“产业链总图谱”、3张图、4张清单,共同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找准有望突破形成优势的重点环节、影响发展需要壮大的薄弱环节、制约发展急需引进的缺失环节。

  通过共绘一张产业图谱,清晰呈现“圈”内成员产业发展布局和市场供需信息,也给城市提供了机遇。

  “德阳将以都市圈产业发展图谱为引领,以举办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为抓手,加快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力争通过2-3年形成两千亿产业集群1个,千亿产业集群3个,重点主导产业产值达6000亿元以上,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占全省比重超50%。”德阳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止于此,创新产业协作专项合作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实施成都都市圈制造业发展白皮书、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协同发展指标体系等6个课题,并依托研究成果,深化完善产业图谱,还将建立招商引资联络机制,抱团招商。

  从项目合作走向机制创新,从夯基垒台走向成势见效,成德眉资同城化一期一会,一会一新。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