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街效果图(俯瞰)
与其仿古做旧,不如“焗瓷金缮”
“更新、改建,是比新建一个项目难得多的事情”,并且城市有机更新并无模版可言,只有不断探索,因地制宜。
作为成都市中心最后一个保留百年街巷格局和历史遗存的街区,祠堂街特色迥然,其更新打造的过程中,也摒弃了一些传统的观念,为城市有机更新带来了新的启发与思考。
比如,有古建筑的街区,就一定要把街区内的建筑都做成仿古风格,让街区成为仿古街区吗?
比如,“保护”需要围栏吗?
再比如,城市更新中,“颜值”最重要吗?
作为行业专家,郑勇有着自己的思考。
对于保存有历史建筑的街区,他提到了一个词——“焗瓷金缮”。
这是用于文物修缮当中的中国传统手艺。匠人在修补破碎的文物瓷片时,未必会将其完美复原,而是从破碎的瓷器中理出纹路,或用焗钉修补,或用天然大漆黏合,敷以金粉、金箔。最终修补好的瓷器,旧瓷与新瓷一目了然,这是对文物的尊重,对历史的尊重。
街区也是如此。在郑勇看来,街区更不该让历史建筑埋藏于仿古建筑当中。“焗瓷金缮”更能融合历史的味道与当代的风格,嫁接“新与旧”。
其实祠堂街就是用了“焗瓷金缮”的手法。6栋古建筑与街区的新生建筑并未难辨新古,它们各有特色,一目了然,古有古的韵味,新有新的风格。但它们在视觉上是协调的,例如街区内新打造的美术馆,材料上选择了呼应古建筑的灰砖,但没有坡屋顶和木栏杆,不论外形还是内部空间,都十分现代。
▲祠堂街建筑
如果说“焗瓷金缮”是对风貌中“新与旧”关系的处理;那么“修旧如旧”就是对文物“且利用、且保护”的手段。
对于文物建筑,一种过去常见的保护和展示方式,是在其周围建造围栏、广场,或以植被做出边界。人们行至附近,再小心翼翼地进门参观。
但“修旧如旧”,让承载着旧时记忆的古建筑,成为沉浸式、开放式的可及场景,显然更能“润物无声”,令人触及历史文脉。祠堂街的古建筑,没有围栏、没有边界,人们可以在转角时、过路时,偶遇它,而后亲切地走进它,感受时光与岁月。
▲祠堂街内的雕塑
“当然,更重要的,是业态的融入,是这些建筑的活化利用”,郑勇一直有个观点——在城市有机更新中,颜值不是第一位的,活力才是。
在城市有机更新的浪潮之下,许多老街巷、旧片区纷纷焕然一新。但“有机”一词,显然不单单指向颜值。其更大的内涵,是“活在当下”。为建筑和街区注入活力的,是与之契合的业态。
许多人看待更新改造后的建筑或街区,首要讨论的就是漂不漂亮。“建筑师当然希望建筑是美的,但这至少不是最重要的”,郑勇认为,城市有机更新,首先需要解决活力的问题,这才是“有机”的含义。如果只是完成了街区的风貌和建筑的修缮,最多能吸引人们去看一看、打个卡,但很难吸引人常去。
只有当业态注入,建筑活化,街区才有了的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王垚 摄影记者 陶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