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航拍遗址航拍

  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 图片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从成都出门北过天回镇,是川西平原小有名气的城镇——新都。然而,新都作为城名是近代才有的吗?它的旧址又在哪里?

  12月15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宣布在青白江区城厢天府文化古镇发现了一座汉代城址。意外的是,城址的城墙包砖上竟然有篆书的“新都城”铭文。这个重要发现一举确认了《华阳国志·蜀志》所记载的“蜀以成都、广都、新都为三都”中新都的位置,廓清了以往学术界认为两汉至三国时期新都地理位置在新都区军屯镇的谬误。

  基建考古意外发现古城遗址

  2021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基本建设,在青白江区城厢天府文化古镇开展考古发掘工作,结果意外发现一座古代城址。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都城”遗址考古现场负责人杨洋介绍,该遗址的时代自战国晚期延续至民国时期。在战国晚期至秦代的地层里发现了灰沟,出土了夹砂红陶的鼎足、圜底罐、陶釜、矮圈足豆、瓮等遗物,在西汉至三国时期则发现了城墙、壕沟、房址、窑址、窑炉、灰坑、灰沟、城市排水系统——这里显然是一座城址。

城墙和壕沟城墙和壕沟

  随着考古的推进,考古人员揭露出了一段南北走向、长度86米,残高1.6米的城墙。城墙自下而上可分为两个时期,下部为早期城墙,宽15米,残高约0.8米,修建年代不晚于西汉中期。古代工匠先在地势低洼处垫土、平整地面,内侧开挖基槽,在外侧将早期遗迹填平,再在其上采用版筑方式分段分层平夯,逐层加高墙体。部分区域甚至还发现有夯窝痕迹,多为圆形,推测可能用木夯具夯筑,每层小夯层厚约15至30厘米。上部为晚期城墙,最宽处10.5米,残高约0.3米,修建时代为东汉晚期至蜀汉时期,为在早期城墙基础上补筑或増筑。墙体西部约9.8米处为壕沟,壕沟内侧在晚期城墙时期砌砖。在城墙之外,遗址内还出土了瓦当、板瓦、筒瓦等建筑构件,以及陶罐、陶钵、铜箭镞、铜矛、铁锸等残件。

铭文砖铭文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