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走笔

  打通“任督二脉”

  收获的不仅是“缓堵”

  □罗敏

  拥堵弱化了新区组团的发展能力。为缓解城市拥堵,绵阳近年来做了许多工作——拓宽道路、增加下穿通道、部分路段启动单循环等。这些做法都起到了部分效果。而“缓堵”的背后,则是城市治理这个更大课题,甚至可以说是“难题”。

  事实上,治理拥堵只是绵阳“重构一环、贯通二环”衍生效果之一。其真正意义在于打通了城区的“任督二脉”,让以往单向或滞塞的道路循环体系实现互联互通。

  绵阳中心城区各种优质资源集聚,极化效应明显,从中心城区向新区组团输送要素,刺激推动新区组团经济发展,既是当下绵阳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对交通、生态承载力等领域面临的挑战。只有道路畅通,中心城区的优质资源,才能沿着环线在新区组团进行配置,产业才能沿物流、信息流、人才流在环城经济带进行优化组合。

  如果将两条环线比作“硬件”收获,“软件”收获则是新理念和干部队伍。

  面对大量城建项目工作,绵阳启用新的工作理念。2016年绵阳启动城建攻坚行动后,提上日程的不仅有“重构一环、贯通二环”,还包括大量其他项目,其中既有缓堵畅交通项目,也包括旧城改造、环保绿化等项目。项目类型多,项目业主多,行业部门多。往常可集中某部门力量专攻一项工程,但在众多项目任务前,模式不再适用。

  主管部门不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只负责统筹协调、督促检查等职能,而业主单位主攻建设,属地政府负责协调拆迁推进等。相关工作队伍也得到了锻炼。倒排工期、明确负责人、联席会议等做法也成为项目制的“必选项”。由此,绵阳各部门通力配合、协调联动,最终形成建设合力。不仅保障了“重构一环、贯通二环”顺利推进,也为未来相关项目建设做好了准备,成为城市建设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