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培训费、体检费……又到一年春季招聘期,招聘信息铺天盖地,花式陷阱也层出不穷。作为求职心切的大学毕业生,如何冷静对待各类招聘信息,避免入坑,或许是步入社会需要通过的第一课。

  近日,四川自贸区法院法官针对一起“大学生应聘空少,被就业服务公司收取4万元‘服务费’”的案件进行普法。法院认定就业服务公司的行为扰乱了正常就业秩序,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双方签订的《就业服务合同》应属无效。经双方协商一致,就业服务公司同意当庭退还“服务费”38000元。

  交了4万元“服务费”

  等待大半年仍没能面试

  2018年8月,刚从大学毕业的小杨怀揣着毕业证和梦想加入了应聘大军。然而,在经历了白天的奔波与夜晚的失落后,因专业、工作经历等原因,他一直未能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

  某日,小杨在网上浏览招聘信息时,被一则入职“空少”的信息所吸引。小杨随即联系了该招聘信息的发布者——某就业服务公司。该公司工作人员称,根据小杨的学历和就职意愿,可以通过“关系”将其介绍到航空公司从事空中安全员工作,不过需要收取服务费4万元。

  一想到只用4万元就能换来一份体面、高收入的工作,小杨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想也没想,便向亲友借了4万元,来到这家公司交费并签订了《就业服务合同书》。

  签约时,该公司承诺在3个月内安排初试、复试,终审后即可入职。然而,小杨进行了就业岗前培训后,等待了大半年,也始终未能参加航空公司的面试选拔。

  等待期间,小杨也开始怀疑招聘的真实性,要求公司退还服务费。然而,该公司称确实帮助小杨联系了工作,且钱已经在联系工作中花掉了,无法退还。无奈之下,小杨一纸诉状诉至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