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sinaimg.cn/sc/crawl/162/w550h412/20200602/941f-iumkapw2856605.jpg)
B/治理城市内涝的“海绵城市方案”
在2013年6月30日特大暴雨中,遂宁天宫南路是一处受灾点位之一。
“遂宁城市是沿着涪江铺展,地势是北高南低,这一区域位于遂宁南端的最低点之一。”在天宫南路附近居住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每每遇到大雨,就要淹几条街,面积至少在0.3平方公里左右。
但,随着今年该地“海绵城市方案”的整治结束,这里的情况将得到极大改观。“你看,我们这里路面都是渗水路面,人行道也是渗水地砖,而地下的排水管网也都是1米直径以上的污水管网。”吴洪涛说。
在海绵城市建设汇中,遂宁地下管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以前城市建设标准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以前的地下管网,一般都是三四百厘米直径,最多五六百,现在一般都是1米以上。”
遂宁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持编制《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5-2030年)》,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空间格局、海绵城市建设分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四大系统规划,构建起科学完善的规划引领体系。
据了解,在内涝治理方面上,遂宁这样采取措施:
——从源头海绵改造及管渠标准提升两方面入手,通过一片一策治理,消除城区内涝风险点;
——削减污染方面,遂宁统筹治理小流域水环境,通过截污消纳、雨污分流改造、河道内源清淤、活水提质等措施,保障水环境长治久清;
——改善老旧小区环境方面,用一次海绵改造完成多个目标,让老旧小区从里到外换新装。
不仅如此,遂宁还“土”“洋”结合,在“小”“巧”“省”上下功夫,摸索出了一套西部欠发达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少花钱、多办事”的经验和做法——这四大创新技术,被当地称作为“四大发明”:道路雨水口“微创”改造、道路边带透水、碎石蓄水、“海绵卓筒井”快渗技术。
其中,雨水口“微创”改造技术、道路边带透水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全面推广。
以道路边带透水技术为例。海绵改造与道路修复一并完成,将雨水引入道路边带,有效解决路面积水。“这一技术,利用开孔路沿石孔洞排入碎石下渗带,既起到了下雨不积水的目的,又利用碎石下渗带消纳了机动车道上的雨水。”罗国富介绍。
C/ 逐步实现“小雨不湿脚,大雨不内涝”
遂宁市城区复丰巷是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开放式小区,地势低洼,雨污混流。遂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在复丰巷地下铺设全新的排水管网和蓄水装置,实现雨污分流和蓄水调节,路面上铺装可透水的混凝土路面。
经“海绵手术”的复丰巷老街坊们告别了“看海”的日子。“2013年‘6•30’遂宁特大暴雨时该小区积水深达1.3米,现在下雨出门都不湿脚了。”在复丰巷居住的居民们看到了变化。
据了解,遂宁海绵城市建设完成试点区域面积25.8平方公里,共7大类、314个项目,完成投资56.1亿元。社会资本也得到了撬动,加上社会资本,目前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投资已达到115亿元。 “现在一些新的城市楼盘,都在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和要求,来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升。”
“目前,遂宁城区基本上消除城市内涝。”罗国富告诉记者,通过海绵城市建设,遂宁基本逐步了实现“小雨不湿脚,大雨不内涝”。
同时,记者了解到,在遂宁主城区之外,遂宁大英县、蓬溪县、射洪县等地也在进行海绵城市推进工作。
以大英县为例。截至目前,大英县已经编制完成了《大英县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大英县建成区面积19.85平方公里,海绵城市累计完工面积2.019平方公里,完工面积占建成区面积10.17%,累计完工项目18个,在建项目4个,累计完成投资7.8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