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 村

  山上的云雾,说来就来,车开着开着,几分钟前还能见的远山就已被遮住。看到前面路边有人放牛,我们第三次停车询问,对方仍手将指向道路前方,云雾深处。在山里绕了3个小时后,我们仍未到达那个地图上都难以找到的村子——阿布洛哈村。

  雾越来越浓,盘旋的路仿佛没有尽头,我们甚至开始怀疑,这条路是否真的通往阿布洛哈村,直到看见200米外突兀出现的洞口。穿过两条隧道,迎着眼前的亮光,我们终于看到了一片开阔地上的村子。

  “阿布洛哈”彝语意为“封闭偏远、人迹罕至的地方“,虽地处偏远,又是穿洞而见,但这里却并不是“桃花源”。2013年,这里被纳入极度贫困村,直到2019年底,全村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182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71.94%。

阿布洛哈村支部书记吉列子日阿布洛哈村支部书记吉列子日

  村支部书记吉列子日站在村口等我们,他1米76的个头,皮肤偏黑,有一双宽厚的手掌,今年才25岁。当听到同事补充介绍他是“布拖县最年轻的村支书”时,他腼腆地笑了笑:“我还是长得有些着急了。”

  沿着碎石和泥路,吉列子日把我们带到了他的“办公室”,是村上小学里的一间房,房里有一间大的会议桌和一个上下铺,墙上还贴着吉列子日和村民一起修建水利工程的照片。

  吉列子日曾是村里最早到大山外读书的孩子,从小向往外面世界的他,最终还是回到大山里,“我知道出山有多不容易,所以想回来帮助更多人走出去。”吉列子日说,说起回来的初衷,吉列子日看了一眼大山,回忆起从小到大和出山之路的故事。

阿布洛哈村支部书记吉列子日,他身后是村里的老路阿布洛哈村支部书记吉列子日,他身后是村里的老路

  出 山

  近70度的斜坡的路,呈“之”字形沿山而上,路上铺满大小不一,棱角分明的石头,一不留神,脚下就会打滑,吉列子日大步向前走着,边走边提醒:“脚要斜着走,不容易滑。”

  即使熟悉路的村民,走这条路到乌衣乡也要3个多小时,这条村民世世代代走的老路,也是阿布洛哈村每个小孩成长的必经之路,不为出山,也为生计。

  阿布洛哈村分为四个组,一二组位于山上,三四组临近山下河谷。山上缺水,水土流失严重,没有种植水稻的条件,只能靠人背马驮的方式从外界获取大米,一些基本生活物品和外出就医,也都靠这条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