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街道暑期野泳劝导队在暑假期间,每天都在沿江巡视,对野泳嬉水的青少年进行劝导。小市街道暑期野泳劝导队供图

  为了减少悲剧,劝导队上班时间很是“考究”——每天中午1点-3点、下午6点-8点,是娃儿容易玩水的两个时间段。“中午这个时间段是大人去上班了,老人都在午睡。下午这个时间段,则是饭后一家在江边乘凉,大人不注意,孩子就自己玩水去了。”汪运全介绍。

  值得一提的,加入队伍的门槛也不低。据汪运全介绍,“五老”多退休在家,能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劝导工作,有与人沟通的经验。“这些人在各个社区、多少是德高望重的,劝说更有说服力。

  “负责任最重要,前几年我还淘汰了一个。”汪运全说,前几年,他发现有人在上班期间,没看见人,找了一圈发现他跑船上去钓鱼了,后来气的汪运全一句一句跟对方强调规章制度,愣是没接受他的道歉。“溺水只要短短几分钟,万一就在他擅离职守这段时间,有小孩下江出事了怎么办?”“没得责任心,他后来想再加入,我都没要他。”

  队员陈友珍在值守点位察看。魏冯 摄

  劝导

  温柔劝返不见效,用拿走衣服“吓”回小朋友

  碰到娃儿玩水,都是让汪运全心头一紧的时刻。为了劝回小朋友,他和队员们今年还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话术”——

  先来软的。队员陈友珍说,“小朋友在这里干什么呀?在这里玩水很危险的,快点回来,不然家里该担心了。”遇到青少年,陈友珍会用很温柔的语气和对方交流。

  再来硬的。汪运全说,比较常见的比如“小朋友,你不要去水里玩!你不上来我告给你家长听,我还晓得你是哪个学校的,我告给你老师听。”遇到天不怕地不怕的,劝导队也有妙招:不上岸,就拿衣服。“你不上岸,我就把衣服跟你拿了,让你光着屁股在大街上走。”一般说到这儿,再犟的孩子也听劝了。

  今年,汪运全发现,光劝娃儿还不够,还要劝带娃儿野泳的大人。“现在娃儿自己来耍水的,和大人带娃儿来耍水的。大概三七分,小孩子自己来江边的情况逐年减少,大人带着孩子玩水的反而变多了。

  这种情况下,汪运全经常用的方法,就是比较法和劝导法,前者主要是用换位思考的形式让对方知道野泳的危害。例如,“如果你出事了,你爸爸妈妈该多伤心。”后者主要是告诉对方这里不适合游泳。“这里不是游泳的区域,水流复杂多变,也没有救援设施。”

  但劝带娃儿的大人,比劝娃儿难得多,遭骂和白眼也是常事。

  “骂你吃饱了没逑事干的、骂你多管闲事。”汪运全告诉记者,按照劝导队定下的规章制度,骂他们也不能还口的,基本都是不还口,在旁边守着。

  68岁的陈友珍有时看到大人带娃儿野泳,平时温和的她,偶尔也会冲上去“教训”家长。“你这么做不负责任,作为家长要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现在你家长带着孩子来玩水,孩子之后可能自己一个人过来玩水……家长要以身作则。”家长每次遭训,而娃儿就在一旁看着,这也让很多家长尴尬脸红,只有带娃儿离开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