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条通村公路建成!

  笑容在老乡脸上绽放

  我深感脱贫路上特别美

  2018年6月,我和王小平、麻觉日鬼等5名同志主动报名到阿布洛哈开展帮扶。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当我们从乡客运中心徒步4个多小时来到这个封闭的村庄时,陡峭的山峰、奔流的江水与破旧的房屋、泥泞的道路,还是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感官。恶劣的自然条件、薄弱的基础设施、落后的生产方式,使得这个只有4个村民小组253人的小村落,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达182人,贫困发生率达72%。

↑以前的阿布洛哈村↑以前的阿布洛哈村

  眼前的阿布洛哈是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但帮扶干部肩负的是组织的重托、群众的期盼,困难再大也必须带头上、挑战再多也必须朝前攻。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做深山彝村的筑路人,做困境的破局者,让“孤岛”不再封闭,让这里的群众早日脱贫。

  “路”是摆在驻村工作队面前的第一道难题。高山深谷不仅阻隔了阿布洛哈和外界的联通,更遮住了大家幸福生活的希望。要让当地群众走上致富奔康的道路,就必须要先打通村子和外界连接的道路。2018年9月9日,阿布洛哈通村公路正式开工,驻村工作队立即投入道路建设。

 ↑阿布洛哈村的通村公路建成,小孩在奔跑玩耍 ↑阿布洛哈村的通村公路建成,小孩在奔跑玩耍

  面对施工队伍语言不通的问题,麻觉日鬼主动充当翻译,说哑了嗓子、讲破了喉咙,没有休息过一天;面对施工与村民的矛盾,王小平第一时间进行协调化解,之前一双胶鞋穿半年,修路半年就穿坏了三双鞋。工作队员罗俊的脚磨出了血、王小平的腿走得发肿、陈波颈背被晒得脱皮。

  我们5名驻村队员和当地干部一起,天未亮出门、夜已深未归是常态,每天步行七八个小时是常态,睡不了安稳觉、吃不上完整饭也是常态。但当阿布洛哈“全国最后一条通村公路”建成时,当一个个笑容在老乡脸上绽放时,我们深深感到:攻坚过程特别难,但脱贫路上特别美,只要能攻下贫困堡垒,再苦再累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