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足球“筑梦师”

  2002年,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首次踢进世界杯。在各大城市,街头随处可见穿着球服的球迷,商场、酒馆都布置有足球元素。

  那一年,在海拔接近4000米的高原上,一个名叫四郎泽仁的12岁藏族少年,打开电视机,平生第一次观看世界杯。

  “我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喜欢上足球的。”四郎泽仁说,在足球的世界中,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初中毕业后,四郎泽仁考到了康定中学,那里有足球场地,让他对足球越来越疯狂。

  2010年夏天,四郎泽仁参加花式足球挑战赛,进了成都赛区的前10名,在成都繁华的春熙路表演。那年9月,大学还没毕业的四郎泽仁瞒着家人,第一次坐上火车,从成都出发前往北京,希望在北京找到中国足协,或者进入北京国安俱乐部,成为一名职业球员。

  然而,在不断碰壁20天后,四郎泽仁又坐上了火车回到四川。

  大学毕业后,四郎泽仁参加了甘孜州公务员考试,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2017年,四郎泽仁调到了甘孜州理塘县。

  凑巧的是,理塘县政府正积极探索文旅体结合的新兴业态,县里在大力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尤其对足球项目加大了发展力度。

  由于自身经历,四郎泽仁被抽调到理塘县教育体育局,帮助当地发展足球事业,组建理塘县足球队。“我感觉自己正在通过另一种方式,实现少年时的梦想。”

  多年前,这里“木棍立门框,篮球当足球,沙地作球场”。高原上的孩子们喜欢足球,但没场地、没足球、没老师。

  2018年,一座在高原上罕见的标准11人制足球场在理塘县落成。这座海拔近4000米的球场被云海环绕,被称为“天空球场”。

  以四郎泽仁为代表的足球爱好者,正在影响不少当地中小学生。理塘县中学学生刀青告诉记者,他想成为职业球员,进入国家队踢球。

  “我相信有一天这里会出现足球明星。”四郎泽仁说。

  理塘“推销员”

  在理塘,不管大事小事,在现场总是很容易看到一个瘦瘦的、背着相机的身影。

  他叫叶强平,是“世界高城”理塘县的一名新闻通讯员。在媒体圈内,他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许多新闻记者半夜都会收到来自他的投稿。

  丁真走红以后,叶强平每天要接100多通电话,每晚忙碌到十一二点。“现在知道理塘、喜欢理塘的人越来越多了,我虽然比之前忙碌许多,但从心底里觉得高兴。”叶强平说,丁真是幸运的,而理塘这些年的努力,也终于被外界看到了。

  20世纪90年代,叶强平从家乡重庆来到理塘。成为一名新闻通讯员后,他跑遍了理塘县24个乡镇的山山水水,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成为理塘的“推销员”。

  高寒缺氧、山高水远、语言不通,在高原采访并不容易。为了采访,叶强平好几次差点丢了命。

  2000年4月,理塘遭受罕见暴雪袭击,距离县城80多公里的曲登乡是理塘县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纯牧业乡,也是灾情最严重的乡,当地有数名牧民因雪灾而失联。

  为了及时采写新闻稿,让外界获知灾情,叶强平跟随救灾工作组翻山越岭,到了越野车都无法翻越的地方便骑马、徒步前行。

  近十天时间,救灾人员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寻找失联牧民,大家以干粮和雪水充饥解渴,严重的高原反应让人脸上发紫、手脚发麻,白茫茫的世界刺得人眼睛生疼。在这种条件下,叶强平坚持连夜赶稿,对外发布了数条新闻稿。

  这样的经历还有许多。这些年,叶强平也曾有好几次机会调去条件更好的地方,但他最终都没有选择。“我走了,谁又来帮理塘写新闻稿呢?”

  叶强平回忆,上高中时,最喜欢跑去叔叔家,因为叔叔订了一份《万县日报》,那时在村里报纸还算是稀罕物。对新闻写作的痴迷,少年时就已扎下种子,但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最终会在这样遥远的地方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