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徐莉莎

  1月11日,2021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这次会议总结全省2020年和“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分析研究了“十四五”全省科技创新面临的形势任务,部署2021年重点任务。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会议以“视频+现场”的形式召开。各市州科技局相关人员、所在地国家和省级高新区负责同志在视频分会场参加会议。

  不管从内容,还是形式,这次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的召开都带着时代的烙印。“十四五”是开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四川科技创新如何谋篇布局?我们从会上找重点。

  “十三五”收官之年

  四川科技创新有何收获?

  说到2020年四川的科技创新,有两项工作始终绕不开。一是新冠肺炎应急攻关,二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据省科技厅厅长刘东在会上所作的报告,2020年四川组织的新冠肺炎应急攻关取得成效。省科技厅组建应急科研攻关组,分三批立项39个应急攻关项目,支持经费7510万元。

  5个检测试剂实现产业化,已销往西班牙、意大利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16种创新药物和4种仿制药物研发,中医药防治方案效果明显。建立“新冠肺炎远程会诊系统”,在全省100余家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及湖北多家医院联网使用,“多技术路线”开展疫苗研发。省疾控中心P3实验室通过科技部建设审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省发展带来强劲发展势能。省科技厅抢抓机遇,与重庆市签署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框架协议和科技专家库共用、成果转化共促、科技资源共享“1+3”合作协议,共同实施争取国家支持、协同创新工作“两张清单”,聚焦人工智能、大健康领域联合实施首批川渝科技创新合作15个重点项目,联合组织首届川渝生物医药科技成果对接活动。

  各市州主动融入双城经济圈,成德绵眉资实现科技创新券互认互通,绵阳、遂宁、广安、达州、资阳等地与重庆北碚、潼南、大足、万州等区县科技交流合作深入推进,泸州、内江与重庆荣昌、永川成立高新区产业联盟。

  据了解,2020年一大批科技创新平台在四川落地建设。四川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成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国家级平台落地建设,新增省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6个。全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万家,备案瞪羚企业100家,持续实施10个重大科技专项,预计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接近2万亿元,科技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9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到1248亿元。

  当我们把时间跨度拉得更长,“十三五”时期四川科技创新的这些数据值得关注。

  科技实力迈上新台阶,预计2020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到970亿元,是2015年的近2倍,基础研究经费年均增长率超过14%;技术创新取得新成效,实施10个重大科技专项,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200余个,填补多项国内空白。产业创新开创新局面,组织实施513个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支持培育627个重大创新产品。

  我省创新能力排名从“十二五”末全国的第16位提升到第11位,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