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观察 彭莉 四川在线记者 唐子晴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7.5%,发展速度跃升全省第二方阵。” 1月21日,攀枝花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开幕,同步提交大会审查的《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透露,未来五年,攀枝花提出“经济发展努力实现总量提升、位次提升、质量提升”的总体目标。

  记者从会上获悉,攀枝花2020年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0亿元、增长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而2021年继续加码提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总量达到16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保持全省前列。”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市长虞平作政府工作报告。

  中高速增长态势的背后,攀枝花的底气何在?“十三五”期间攀枝花交出的 “成绩单”,可以从中寻找答案。数据显示,“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攀枝花经济总量进入全省千亿俱乐部,是2015年的1.4倍,年均增长6.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8.3亿元,居全省第2位。

  从产业结构调整来看,攀枝花三次产业结构从2015年的7.4:66.7:25.9调整为2019年的9.1:54.5:36.4。其中,工业转型升级加快,钒钛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5.3%提高到16.2%,钒、钛利用率分别由“十二五”时期的37%、20%提高到2019年的44%、29%,钒钛、钢铁产业链加快向中后端延伸;现代农业发展提速,建设各级现代农业园区30个、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基地19个,特色水果种植面积从45.5万亩扩大至100万亩,实现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蔬菜出口两个“零的突破”;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康养产业成为转型发展新动能,旅游经济总量跨入全省第二梯队。

  已积厚成势的“一枢纽五高地”,从另一个侧面印证攀枝花强基蓄势的信心和决心。据统计,目前攀枝花新开通航线9条,航空旅客吞吐量累计突破180万人次、较“十二五”增长309%、增幅居西部支线机场前列,每万人拥有基站数达全国的1.94倍、全省的1.86倍,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稳居全省前三,人均医疗卫生资源、高中教学质量和水平均位居全省前列,多个关键领域成绩“飘红”,既振奋人心,又催人奋进。

  同时,三大攻坚战传来佳绩。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攀枝花70个贫困村、10749户4435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全市脱贫质量持续巩固提升。

  肯定成绩的同时,攀枝花也清醒地正视自身发展动能不强、产业体系不优、创新体系不优、创新能力不足、交通建设滞后、开放程度不高等问题,综合考虑全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未来发展的支撑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放眼未来谋篇布局。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产业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初见成效,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治理交通明显增强。”这正是 “十四五”时期攀枝花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

  展望二〇三五年,攀枝花已擘画蓝图:将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跨越提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生产服务型国家级物流枢纽全面建成;区域中心城市能级效应凸显,“五大高地”建设迈上更高台阶,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高水平建成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山水宜居公园城市;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的全面发展、全市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