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张立峰
2月1日,省人社厅公布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的最新进展。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全省16480名建档立卡退捕渔民中,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13149人已全部实现转产就业。
其中,渔业产业安置161人,企业吸纳2306人,公益性岗位安置473人,务农等其他形式5013人,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5196人。前四类相对稳定就业的占比超过六成,参加养老保险16338人,占符合参保条件、应参保人数的100%。
“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施常年禁捕的过程中,妥善解决好退捕渔民的生计保障问题,做好转岗就业创业工作,是帮扶退捕渔民真正走上岸、立住脚、谋发展的根本举措。”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省、市、县三级人社部门都成立了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专班,制定了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总体方案,坚持每周调度、通报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对转产就业和参保率达到百分之百的市(州)插“小红旗”表扬,对进度落后的地区“罚点球”督促指导。

记者了解到,各地整合市、县、乡、村四级就业服务机构力量,采取分片包干、走村到户等方式,对建档立卡退捕渔民进行逐船、逐户、逐人摸底核实,建立定点联系和定期回访机制,实时、精准掌握退捕渔民就业意愿、技能水平和参保情况,形成实名制动态管理台账,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此外,各地还根据退捕渔民的年龄条件、技能水平、就业意向等实际情况,制定“一户一策”“一人一策”转产安置计划,通过发展产业安置一批、劳务输出转移一批、支持创业带动一批、公益岗位兜底一批“四个一批”举措,做到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大力开展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为退捕渔民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1.4万人次。
下一步,省人社厅将进一步做实就业社保数据。督促指导各地通过数据比对、走村入户、电话访谈等方式,及时摸清退捕渔民就业、社保动态情况,把数据核准做实,坚决杜绝数据造假、“数字安置”。同时,做好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和待遇发放工作,落实缴费补贴政策,引导退捕渔民按时缴费、长期缴费。此外,进一步挖掘转产潜力,广开就业门路,在发展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农村电商等产业上下功夫,大力开发巡江、护渔、保绿等公益性岗位,提升退捕渔民就业稳定性,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这里的新闻油爆爆!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大四川(sinasc)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