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麓棠镇天宝村困牛山水库和茶山组成一幅和谐美景。 王平摄(视觉四川)绵竹市麓棠镇天宝村困牛山水库和茶山组成一幅和谐美景。 王平摄(视觉四川)

  目标任务

  到2022年底前,主要完成水库除险加固遗留问题处理、现有超时限水库安全鉴定、小型水库专业化规范化管理

  到2025年底前,主要完成新增病险水库及时除险加固、完善雨水情测报和安全监测设施、实现水库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常态化

  “以前到了雨季就提心吊胆,现在汛期压力小多了。”1月29日,站在位于眉山市丹棱县齐乐镇的中观山水库大坝上,中观山水库管理所所长袁德进指着大坝内坡的混凝土面板和加宽的坝体说,这些能确保水库安全度汛。

  中观山水库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上世纪90年代进入病险集中爆发期,一直在进行小修小补,直到2010年才实施完成除险加固工程。

  类似于中观山水库,我省80%以上的水库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工程老化、功能退化现象严重,成为突出安全隐患。“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如何给全省病险水库“治病”?□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邵明亮

  水库“积病成险”

  难以持续发挥作用,将有1500座水库进入新增病险水库行列

  中观山水库是一座小(1)型水库,总库容144万立方米。“目前水库蓄水有103万立方米,来年春灌有保障了。”袁德进告诉记者,中观山水库至今仍发挥着经济效益,周边3200多亩柑橘的灌溉用水都靠它。

  省农田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小型水库大多分布在农村山丘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据统计,我省水库控制灌溉面积3500多万亩,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5%。去年通过预警预报、合理调度,成功应对近10年来最为严重的春干夏旱,实现抗旱浇地243万亩,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了基础。

  水库作为江河水系的重要控制性枢纽工程,还发挥着防洪保安全的基础功能。去年发生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我省通过精准实施水库群联合调度,成功应对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汛情,减淹县级以上城区13座、减少转移人口47.6万人,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

  “我省水库在城乡供水、推进绿色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省农田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保障水库安全运行,才能持续发挥水库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十三五”以来,我省共投入资金33.87亿元,累计对2179座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数量占全国的16.2%,恢复蓄水7.7亿立方米,相当于新建7座大(2)型水库,恢复和改善灌面350多万亩。

  我省80%以上的水库建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大部分水库已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加之维护不足以及暴雨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陆续“积病成险”。据统计,“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有约1500座水库陆续进入新增病险水库行列,目前已经鉴定为三类坝即将实施除险加固的有920座。

  水库管护之难

  人和钱成为有效运行管护的瓶颈,各地纷纷寻找合适的“药方”

  “以前,县里的大部分小型水库是由乡镇和村进行分散管理,运行管护上存在不专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内江市威远县水利局规建股股长李健介绍,威远县有60座小型水库,过去长期缺少管护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省农田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70%以上的小型水库属乡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业的管护人员,部分地方存在重建轻管、以包代养现象,水库管护不及时、不到位。

  水库运行管护中“缺钱”的问题也很突出。我省95%的水库属公益性水利水库,45%的水库分布于贫困县,财政对水库维修加固和运行管护的经费支持有限。以中观山水库为例,1997年和2003年的安全鉴定中都发现不少问题,但受制于经费,2010年前一直没能进行大规模整修。袁德进清楚地记得,有一年对水库大坝进行安全检查,竟然发现了一个直径1米的白蚁巢穴,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

  “水库可以收取的水费等经营收入有限,发现安全问题也只能‘小修小补’。”丹棱县水利局总工程师付达表示,“人”和“钱”一直是制约当地水库有效运行管护的两大瓶颈。目前,县里已将水库管理单位在编职工纳入全额财政预算拨款,每年足额预算水库专职管护人员工资和日常运行管护经费,并据实解决水库及其渠道的岁修和清淤经费,逐步实现经费有保障、运行长效化。

  全省各地也都在探索不同类型的管护新机制新模式。威远县按照属地原则,将全县60座小型水库划归所在镇政府管理,水库所有权证颁发率达100%;开展星级评定,将所有小型水库运行管护的人员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对等配备专兼职管护人员和补助资金;大竹县充分利用四个中型水库管理所技术能力强、管护经验足等优势,试行“以大带小”“以专带兼”管理模式,按照水库工程隶属关系实行分级负责、专款专用。

  两大紧迫任务

  “十四五”期间,消除存量隐患,建立健全常态化管理机制

  “当前,威胁水库安全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省水利厅厅长胡云表示,“十四五”期间,我省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工作将紧紧围绕“消除存量隐患、实现常态管理”的总要求开展。

  1月26日举行的全省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工作视频会议明确,2022年和2025年为“十四五”时期我省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工作的两大时间节点。到2022年底前将主要完成水库除险加固遗留问题处理、现有超时限水库安全鉴定、小型水库专业化规范化管理;到2025年底前将主要完成新增病险水库及时除险加固、完善雨水情测报和安全监测设施、实现水库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常态化。“所谓常态化,就是要确保达到鉴定年限的水库当年就要进行鉴定,新鉴定出的病险水库第二年就要开始除险加固。”胡云说。

  针对当前面临的消除存量隐患、建立健全常态化管理机制两大紧迫任务,我省将如何施策?

  “事分轻重缓急。”省农田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建议,要对全省水库进一步全面“体检”摸清底数,分类列出优先时序、落实工程投资任务、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消存量、遏增量。立足省情和发展需要,研究制定适用于我省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水库的工程维修养护定额和管护人员补助标准,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避免水库“久拖成病”“久病成险”。

  胡云表示,省水利厅已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对照“十四五”时期全省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目标任务制定出了任务清单,提出分年度实施计划,要求在2025年前完成全部现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并对新出现的病险水库及时加固除险,确保水库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