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薛维睿 吴晓铃

  大年初一起,四川在线推出“‘牛’在四川过新年·博物馆馆长陪你过年”系列报道。四川博物院副院长谢志成、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成都博物馆总策展人黄晓枫、绵阳市博物馆副馆长都云昆为观众送上新年祝福,推荐馆内“镇馆之宝”,介绍春节期间的重磅大展,让观众在假日能够“云”游博物馆,走进文物背后的历史和故事。

  在诗人李白的笔下,古代蜀国“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让古代四川一直给人留下了闭塞印象。随着近年不断的考古发掘,无数出土文物已经证明,遥远的古蜀人,在几千年前就与华夏大地、甚至亚洲其它地区进行着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

  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带来的这件“十节玉琮”,带有典型的良渚文化烙印,制作于良渚晚期,但是却在它被打造出来之后的一千多年里,辗转流离,来到了遥远的金沙。正如这件玉琮相通的中孔象征着沟通天地一样,玉琮从长江下游来到长江上游,同样证明早在3000多年以前,古蜀人与外界交流之紧密,远远超出今人想象。

  玉琮为何物?它是远古人祭天礼地的法器

  玉,温润柔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古代社会,玉既是财富、权力、地位的象征,又是沟通神灵、祖先的媒介和法物。在古蜀地区,人们也用玉来进行祭祀、朝贡等,金沙遗址目前已出土了2000余件玉器,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玉器最多的遗址之一。而这件十节玉琮无论造型还是玉质,都体现出与金沙两千多件玉器卓然不同的特征。

  王方介绍,琮,从远古产生时起,就是祭天礼地的法器。关于玉琮的用途,在记载商周祭祀活动的《周礼·春官·大宗伯》一书中写道:“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玉琮最早在约5000年前流行于浙江、江苏等环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中出现。

  专家们发现,良渚的玉琮主要出土于祭祀场所和高等级的墓葬,其造型外方内圆,象征天圆地方;在转角还微雕了细如发丝的纹饰。

  这些纹饰经过研究,发现是一个繁复的神面形象,代表了良渚人的神。这个神青面獠牙、有旋转的眼睛和各种装饰……这种符号,在距今约5000年到4200年间一直盛行。

  在距今4200年左右,良渚文化消失了。不过,中国的很多地方出现了与良渚文化相似的器物。金沙出土的十节玉琮,造型、花纹、材料等特征,同样也让专家直接想到了良渚的玉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