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张彧希
在我国加速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过程中,能源装备制造业如何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这是来自东方电机一线车间的全国人大代表崔兴国长期思考的课题。
崔兴国扎根一线30多年,是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水轮机分厂装配工段工段长、装配工高级技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作为水轮机制造装配领域带头人,他表示,我国大批装备需要升级换代,特别是中西部很多企业,更是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企业的智能制造升级和数字化转型。
“能源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制造升级和一般的工业产品存在一定差异,推进智能制造面临的难度更大、挑战更多。”崔兴国说,一方面,能源装备制造作为典型的离散制造,产品按照订单生产,重复性工件少,工艺难度高,使得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实施难度大。另一方面,智能制造实施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企业生产现状、未来发展定位、资源匹配、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布局智能性需求,既要避免盲目追求“高大上”,又要充分考虑未来需求,还要注重实施过程中的“人机关系”。
“此外,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的实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难以简单复制,在基础材料、基础零件、基础工艺及产业技术等基础能力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崔兴国建议,在国家层面探索出台对于离散型制造的专项支持文件或者政策,更好地指导能源装备制造业或者其他具有类似特点的制造业加快智能制造转型步伐。
“建议有效整合行业资源,聚焦行业共性问题。”崔兴国说,应从国家层面推进能源装备制造业研发设计、基础材料、基础零件、基础工艺攻关和智能制造升级有机融合,推进具有行业特点的数字化仿真与模拟技术,推动整体制造能力的提升。
崔兴国还提出,要针对能源装备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西部相关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的投入,在税收减免、财政资金、科研项目等方面,予以适当的倾斜。并加大对熟悉智能制造的产业工人的培养力度,打造适应现代智能制造的高素质“大国工匠”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