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

  全程近七成都要“钻洞”

  建设将填补工程界技术空白

  桥梁建设难,隧道建设更难。

  四川公路设计院驻泸石高速现场设计负责人马青力告诉记者,泸石高速全线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综合考虑建设和运营安全,多采用钻山打隧的方式穿越,全长有67公里隧道,隧道占比达69%。18座隧道中有11座是特长隧道,长7.3公里的大岗山隧道、长6.9公里的得妥隧道是全线“唯二”的控制性工程。

  四川交投藏高公司泸石高速总经理肖锋介绍,在项目建设前期已超前谋划,积极组织开展科研攻关,确保解决高地应力活动断裂带区域隧道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灾害难题和技术瓶颈,“这也将填补高地应力活动断裂带区域隧道建设技术领域空白。”

  泸石高速还有个特点是风大。地处川藏梯度带典型的构造区域,环贡嘎山脉,沿大渡河沟谷布线,造就了泸石高速沿线风场环境的变幻莫测。在走访中,记者所到点位风声呼呼作响,风大的时候,人都被吹着走。泸石高速董事长袁飞云表示,对于这一环境特点正在认真研判,将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扫除影响工程品质的一切障碍。

  环保

  建设污水“零排放”

  18座隧道、72个洞口施工“零开挖”

  从泸石高速的路线平面图来看,其所在区域靠近贡嘎山冰川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有海螺沟风景名胜保护区、田湾河风景名胜保护区、安顺红色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因此,修路、打洞、架桥,泸石高速采用了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工艺,提升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水平,打造“环水保示范工程”。

  全线建设污水“零排放”。在伞岗坪拌和站,记者看到,项目现场有专门的污水处理区域和完整的处理体系。泸石高速石棉代表处处长刘兴臣说,施工场地的生产废水,通过水系进入大型沉淀池,被抽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通过砂石分离机分离出砂石,泥水再进入专用的搅拌池,抽入泥水处理压滤机,将泥水分离,清水进入清水池循环利用,泥沙则压成饼,晾晒后再回收利用。“在这个拌和站,平均每天处理污水200立方米,完全实现了‘零排放’。”

  全线18座隧道、72个洞口施工“零开挖”。石棉隧道进口处,洞口往外凸出,右洞洞口外一个巨大的圆弧形模块正在建设,待喷浆加固后将推到洞口,成为进洞的“门”。泸石高速TJ10标、四川交投建设项目经理萧朝林告诉记者,如果把山体看作一块豆腐,一般的隧道建设是把“豆腐”斜削一刀、再在斜的横面上打洞进入;而“零开挖”则不破坏山体表面,外接洞口再打洞,相当于把隧道洞口往外拉长了数米,保护了隧道边仰坡原生态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