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逐渐升高,臭氧污染形势越发严峻。气温逐渐升高,臭氧污染形势越发严峻。

  四川在线记者 殷鹏

  “明明推开窗户看到蓝天白云,监测数据却显示是污染天气。”5月中旬,家住成都市华润路的李先生有些纳闷。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专家给出原因:天气晴好却是污染天,这是臭氧在“作怪”。

  臭氧污染被称作蓝天白云下的“隐形污染”。近年来,四川臭氧污染来得早、来得猛,有较为明显的“抬头”趋势。数据显示,今年四川已发布3次臭氧污染预警,其中有1次臭氧连片污染,影响到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等14市。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臭氧已成全省尤其是成都平原地区夏季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因子。那么,今年四川臭氧污染形势如何?它是如何形成的?又该怎样防治?近日,四川在线记者进行了采访。

  来势汹汹

  盆地地形复杂,增加臭氧污染治理难度

  “正常状态下,较低浓度的臭氧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浓度高时为淡蓝色,具有较浓的特殊臭味,但在日常环境空气中,几乎不会遇到这种情况。”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所所长陈军辉说,近年来,臭氧污染逐渐被大家所熟悉和了解,知道臭氧会对人体带来伤害。

四川开展臭氧污染防治技术培训。四川开展臭氧污染防治技术培训。

  臭氧“亦正亦邪”。陈军辉解释,在距地球表面25公里至50公里处的臭氧层,能阻止高能量的紫外辐射到达地面,从而起到保护人类与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因此臭氧层也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不过,近地面的高浓度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当达到200微克/立方米以上时,会对户外人群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正因为如此,对臭氧还有一种形象的说法——高空卫士低空污染。”

  “臭氧的危害和接触时间有关,当空气中的臭氧浓度达到300微克/立方米时,对眼、鼻、喉有刺激的感觉;浓度达到3000微克/立方米以上,人体会出现头疼及呼吸器官局部麻痹等症状。”陈军辉告诉四川在线记者,同时,高浓度臭氧污染还会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叶片膜保护系统、气孔反应和新陈代谢等产生影响,使植物的叶片出现“雀斑”等状况,加速叶片老化,“严重的话,甚至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并导致减产。”

  陈军辉表示,臭氧污染是排放到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在空气中进行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后产生的,形成机理复杂、控制难度大,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臭氧污染也尚未完全解决。比如,洛杉矶进行了60多年的臭氧污染治理,如今每年依然有数十天的臭氧污染天气。

  为何近年来臭氧污染来势汹汹?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专家分析,风场、太阳辐射、温度湿度、降水、大气边界层、区域扩散能力等气象条件因素都是形成臭氧污染的重要原因。四川盆地的复杂地形增加了臭氧污染的治理难度,“这与PM2.5的形成有些相似,污染物在盆地内堆积,不易散发。”

  臭氧污染有比较明显的时间规律,主要发生在气温较高、光照强烈的4月至9月;浓度在凌晨时分较低,随着阳光的强烈程度逐渐升高,14时至17时是一天中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段。“此时市民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还应减少室内通风换气次数。”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何防护?陈军辉给出一个小妙招——一旦室外气温超过30度时,就可能有臭氧污染产生。如果臭氧小时浓度超过200微克/立方米,就要避免外出或采取相应防护措施,臭氧小时浓度低于200微克/立方米则可以放心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