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她在网上发布了几张老家池塘旁边的垫脚石的照片并询问照片上的“鸡爪”是不是恐龙足迹,自贡恐龙博物馆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与丁丽取得联系,并详细询问了照片上岩石所在的具体地点和前去调查需要联系的人员。2017年5月初,自贡恐龙博物馆先赴实地进行查看,确认是恐龙足迹无疑。5月中旬,自贡恐龙博物馆在与对方协商好以后将这些恐龙足迹化石征集回自贡恐龙博物馆收藏保护,并开展研究。

  经过对周边岩层露头的踏勘,学者认为该足迹化石产出层位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侏罗纪时期的四川盆地范围比现在大得多。北方大致以大巴山地为界,西北方以龙门山地为界,南方延伸到黔中一带,西南方与滇中盆地相连,东南方延伸到鄂西,构成一个巨大内陆沉积盆地。早侏罗世早期,盆地内地势相对比较平坦,大致以江油—梓橦—蓬安—梁平为界,北部地区为潮湿的沼泽、滨湖环境,沉积一套滨湖砂岩、河流冲积砾岩和煤系,而包括自贡在内的广大南部地区则为较干燥的浅湖环境,沉积一套较薄的紫红色泥岩和细粒砂岩。在这些滨湖、浅湖的周围,通常发育着较为繁茂的植被,为恐龙及其他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场所和丰盛的食物来源,它们在这里生栖繁衍,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随后的侏罗纪中期开启了第一个繁盛期。

  自贡恐龙博物馆本次征集的标本有八块足迹板,为了精确勾勒足迹的轮廓,课题组使用了三维图片重建,数据分析可视化,和三维点云处理软件制作了三维图片,在这个过程中,五号岩板上面一个非常微小的足迹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

  五号岩板约0.35平方米,上面至少有44个三趾型足迹,足迹密度约为120个足迹每平方米。其中一个足迹非常小,它长10.2毫米,宽9.6毫米,有三个明显的趾头,其中第III趾最为突出,没有清楚的趾垫,每趾上都有一个相对较钝的爪印。该足迹是目前中国记录的最小的恐龙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