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标本长啥样?

  外形完整如活体,肚子里塞着棉花,尾巴中穿着铁丝

  四川省林科院标本馆始建于1935年,经过几代林业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如今的规模,由植物分馆、哺乳动物分馆和林业有害生物分馆组成。

  标本馆聚焦四川林业中的木本植物、小型兽类分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重点领域,馆藏十分丰富。

  4楼是哺乳动物分馆,有好几间屋,里面摆着比人还高的大柜子,柜子里分层保存着各类小型兽类。其中最常见的是老鼠,黑色、棕色、灰色的都有,还有刺猬、猪獾、黑颈鹤,以及大熊猫、牛羚骨头等。

  哺乳动物分馆,是省林科院研究员刘少英等团队近30年科研工作的结晶。馆藏哺乳动物标本3万余号,以采自全国范围的小型兽类为主,包括食虫类、翼手类、啮齿类、鼠兔类和攀齣类等标本。

  这些动物标本,从外观上看,和活体差别不大,主要是静止不动,但是体重轻了很多。工作人员王旭明,将一只老鼠标本翻过来,只见它的肚子里塞着棉花。而头骨已被剔出来,装在单独的盒子里。尾巴则用铁丝贯穿。

  “标本掏出了内脏是为了防腐,剔除头骨是为了科研,因为头骨是鉴定区分物种的重要部分,穿铁丝则是为了固定和防止变形。”王旭明说。哺乳动物分馆所藏的小型兽类标本数量全国排名第三,几乎涵盖全省有分布的所有小型兽类种类。

  为什么要制作动物标本呢?标本馆工作人员廖锐说,从他们做科研的角度看,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在做保护区本地资源调查时,根据需要进行标本采集。二是在查阅研究文献过程中,认为有必要采集动物标本进行进一步研究。三是根据环评等项目等需要采集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