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全龄人群 丰富惠民健身场景

  体育公园应该怎么建设?在《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文本中有一个基本标准,即按人口规模科学布局,合理确定体育公园建设规模。鼓励常住人口50万以上的行政区域(含县级行政区域和乡镇,下同),建设不低于10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鼓励常住人口30万~50万的行政区域,建设不低于6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鼓励常住人口30万以下的行政区域,建设不低于4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

  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表示,过去,体育公园的人口覆盖范围与具体建设内容主要由各地政府自行规划与实施,在体育公园面积、健身设施、绿化用地率、健身步道长度、服务半径、运动场地数量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容易出现“苦乐不均”的情况。

  那么,未来四川的体育公园是什么样子?“要把体育公园建设成为人民群众体验健身运动、快乐幸福的乐园,成为人们每天向往的地方。”四川省体育局局长罗冬灵说,“因此,体育公园的建设要有主题性、多样性、互动性、便利性、全域性、安全性,覆盖全龄人群。”为此,四川省体育局相关部门正会同四川省发改委商讨我省建立“区域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和一般镇”四个等级体育公园建设的方案编制工作,还将制定体育公园星级评价体系,通过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不断提升体育公园建设标准,优化运营管理、开放服务质量。

  而在体育公园的项目配置上,四川省体育局在前期规划中提出,体育公园不仅要设置运动健身、棋牌休闲、餐饮服务、阅读学习、儿童游乐等功能区,做到为不同年龄段人群提供多样化服务,实现“一家几人进公园,运动健身玩一天”,各市州还充分将自然禀赋、民族特点、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等特色元素,融入体育公园建设规划,打造森林体育公园、旅游体育公园、文化体育公园、滨河(临江)体育公园、乡村体育公园等。

  可以预见,在一个个体育公园建成之后,会极大地丰富周边市民的体育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实现惠民健身场地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