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迈出之后就是深渊——境外诈骗者谎言的背后
任沁沁、熊丰、朱家莹
在福建省永安市看守所里,张某中回忆了“不堪回首的两个月”。
“到西南边境境外去,在赌场工作,月收入五六千”,2019年5月,面对高中同学抛出的诱惑,无业的他开始了从福建到西南边境境外的噩梦之旅。
偷渡,手机被没收,被监控,无自由。每天上社交软件聊天,与各种目标对象“撩”十多个小时,直至达成目的——让对方一步步陷入圈套。
停电停水、蚊叮虫咬、生病不能就医,这些都不算什么。据张某中观察,在这里被迫从事诈骗的人,每天在监视下工作16个小时以上;业绩不达标或不服从管理,就会被殴打、电击,被关进“狗笼”和“水牢”。
中国的西南边境境外,电信网络诈骗近年来逐渐猖獗。据办案民警透露,一个大型诈骗窝点为了保证盈利,每日诈骗金额需要达到上千万元。这些压力,被直接转移到境外诈骗人员身上。
去年5月,18岁的张某安偷渡到境外后,经过简单培训,开始了不分昼夜的“网聊”。一套话术下来,对方同意加QQ,张某安完成了他的任务,聊天对象将被转入下一个环节,由其他人接着聊,直到诈骗成功。
如果没有完成当日“加人”任务,张某安会被罚抄“话术”数十遍。
原本以为可以“躺着赚钱”的张某安,最后一分钱没挣,倒赔了两万多元赎金,在警方帮助下才回到国内。
“都是忽悠人的,不要抱着侥幸心理。”每每想到自己曾参与诈骗国人的犯罪行为,张某安就感到百爪挠心、愧对父老。
“非法出境人员的供述,揭穿了谎言背后的无尽深渊。”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普洱边境管理支队支队长黄伟说,他们大多受了诱骗,以为到境外能“赚大钱、赚快钱”。到达边境后,几十个人挤在狭小的出租屋、树林窝棚、野外山洞甚至猪圈内,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尊严。
“‘打蛇打七寸’。唯有切断电信网络诈骗‘人员流’,深挖潜藏的‘金主’,才能真正严惩、震慑非法出入境犯罪。”时任福建省三明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现任福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王锡章说。
去年9月,福建三明公安机关探索运用大数据,排查出全国范围内涉嫌非法出入境人员近10万人。
2019年9月偷渡回国的张某中,就是在一次大数据排查时被发现的。2021年3月,他走进了看守所,为曾经的错误付出代价。
今年5月,公安部在全国统一发起“断流”专案行动集群战役,目前已抓获组织招募人员赴境外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嫌疑人3.3万余人,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永安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林希宁介绍,“断流”专案行动开展以来,仅永安就劝返了296人,目前还剩70多人滞留境外。
距离永安近1600公里的四川省叙永县,警方于6月发布滞留西南边境境外人员回国公告并公布相关政策后,次日即有10余人联系派出所表示愿意回国,截至目前,名单上的101人已经有37人回到国内,17人正在西南边境排队入境。
在叙永县马岭镇,23岁的境外回流人员刘某煜,原本在四川省泸州市一家公司上班,月工资四五千。踏实的日子终结在去年11月19日。那一天,听信朋友诱惑的他,被迫加入诈骗团伙。
与父亲再见面已是2021年3月。“差点认不出来,他原本个子就不高,现在更加瘦小了,一双眼睛空洞洞,叫他也不应了。”父亲痛心地说。
因在西南边境境外诈骗窝点期间“业绩不达标”,长期被体罚、殴打,刘某煜产生严重心理阴影。回国后,他多次离家出走,并数次有轻生念头和举动。
该镇另一名回流人员,30岁的邱某彪,因违反团伙规定时常被殴打、电击,回国后精神抑郁,于今年7月因病死亡。
境外回流人员的真实经历,揭穿了“西南边境境外地区是天堂”的谎言。黄伟呼吁,切莫跨出错误一步,坠入噩梦、走到绝路。
如今已走出看守所,与妻儿团圆的张某中,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只想老老实实过日子。”
“断流”专案行动有力斩断了前往境外实施电诈活动的“人员流”,沉重打击、震慑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
今年7月以来,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呈多年未遇的下降态势,彻底扭转了境外诈骗窝点“打不胜打、防不胜防”的被动局面。
对于公安民警而言,“反诈的路还很长,我们还要进行更加激烈的对抗。但是,我们坚定信心,一定能打赢这一仗。”王锡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