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新场镇的食用菌大棚(摄影/程聪)通江县新场镇的食用菌大棚(摄影/程聪)

  强基础

  多措并举防止规模性返贫

  1月14日上午,村“两委”的会议结束后,恩阳区双胜镇万林村村主任赵兴贵又绕道去了村民乔军家一趟。

  据赵兴贵介绍,乔军家此前因病致贫,脱贫后一直是村里的重点监测对象。“他儿子2017年进行过换肺手术,去年换肺排异又出了点问题,到华西医院住了半年。”去年11月中旬,乔家人回来时,赵兴贵也到他家走访过,“我们县里建立了防返(致)贫专项助困基金,像这种出现突发情况的家庭,医疗花销严重超出了自付能力且影响到家庭正常生活的,在使用了农村医保后,还能再通过这项政策再报销一部分。”

  在平昌县元山镇插旗山村,脱贫户李传英一家也是村里的重点关注对象。几年前,李传英的儿子不幸离世后,媳妇也不知所踪,给老两口留下两个孙子。“在这个家庭里,两个娃娃年龄小,一个念中学一个念小学。”据插旗山村党委书记李申介绍,为帮助这个家庭提高收入,村“两委”把李传英介绍到了村里的李子园务工,也鼓励她家搞种养殖,“前段时间,她在李子园修枝,一天能挣到70块钱。”

  2021年,巴中各县(区)均编制了防止规模性返贫应急预案,设立了3000万元防止返贫专项基金,并构建了由1845名专(兼)职监测人员组成的监测网络,对重点农户做到“遇灾必查、生病必访、开学必问、有诉必核”。全市累计认定监测对象5616户16653人,其中3204户9388人已稳定消除致返贫风险,未消除风险2412户7265人已全部落实监测联系人,逐户逐人制定帮扶措施。

  今年,巴中将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完善防返贫基金管理办法,持续推行“防贫保”,抓实临时救助和兜底保障,常态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帮扶”和“回头看”活动,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

通江县兴隆镇兴隆村的村民们正在补植茶苗通江县兴隆镇兴隆村的村民们正在补植茶苗

  兴产业

  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种养殖业

  早饭过后,山间大雾散开,陈明均拎了把斧头就往王家梁的林子里钻。在这座山上,“适龄”的青冈树遍地都是,青冈棒可是做银耳菌种宿主的宝贝。

  陈明均是通江县诺水河镇临江村党支部书记,他计划在春节前带领村民完成银耳、木耳的“备棒”工作。临江村是该县的“两耳一菇示范片”,尤其是种植银耳的经验丰富,“我们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种银耳了,全村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是种菌的好手。”据陈明均介绍,去年村集体通过种植“两耳一菇”(银耳、木耳、香菇),产值达到了450万元,“村民在基地务工,我们开的2800元/月。”

  在巴州区梁永镇园堡山村,福建红心柚是村里的主导产业。半个多月前,村里刚将4万斤福建红心柚卖到了重庆,“全村一共种了300亩福建红心柚,目前初产期预计年产15万斤左右,5年后达到盛产期,可产上百万斤。”据该村党委书记王小军介绍,村里还将规模发展肉牛、红粮产业,“今年计划养殖100头肉牛,并且我们和小角楼刚签了订单,计划种植400亩红粮。”

  2022年,巴中持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建高标准农田33.5万亩,确保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期末存栏生猪210万头以上,建成3个现代化生猪(牛羊)屠宰厂。推进“美丽巴中·宜居乡村”建设,实现村域内无害化厕所普及率90%以上,生活垃圾处置体系村覆盖率达97%,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村覆盖率达65%。新(改)建产业路旅游路140公里,开工建设乡镇第二生命救援通道4条。同时,在人才振兴方面,实施“百千万引才工程”,回引返乡创业主体500个以上,培育高素质农民10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