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樊邦平 文/图

  “今年洪雅的茶叶价格涨了,要有心理准备,我最多只能买到1000斤左右,剩余的空缺只有想办法从其它地方采购了。”

  3月2日上午6时,洪雅县中山茶叶综合市场在数十名茶商和数百茶农的期待中敞开了大门,从江苏远道而来的老茶商王勇强刚刚冲进市场,便被“高开高走”的茶叶行情泼了一盆凉水:由于茶叶价格上涨,原计划要采购2000斤干茶的他只能将采购计划压缩一半,并在第一时间将这一消息传向了千里之外的合作伙伴。

  对于茶叶产量位居全省第二位的洪雅县而言,拥有绝对定价权的江浙茶商一度是这里的茶叶采购主体,但受供求关系和茶叶品质提升影响,今年洪雅的干茶价格迎来大幅上涨,面对如此现实,昔日“豪气”的江浙茶商们只能纷纷调整采购战略,以全新的姿态来迎接眉山最大茶叶交易市场的这一新春之变。

  事实上,变化不止发生在中山茶叶综合市场,在洪雅县30万亩茶园里,一场试图改变茶产业命运的变革已经悄然打响。

  探市:本土茶商崛起 洪雅茶叶不再只卖江浙商

  3月2日,洪雅县中山茶叶综合市场迎来了春茶开市的第三日,这天7时左右,天刚朦朦亮的市场便迎来了人头攒动,当地的茶叶作坊老板王桂花提着一袋新出炉的碧螺春茶叶信步入市,准备将手中的两斤碧螺春茶叶卖个好价钱。

  第一个问价的是操着浙江口音的外地茶商,对方抓起一把茶叶,看了看,闻了闻之后放进了旁边的玻璃杯中,不一会儿茶叶散开,扑鼻的香气瞬间传播开来。

  “品质整体还是不错,但是口感差了点,400元一斤,我给你全包了。”

  喝了一口茶,外地茶商出了价格。

  “这个价不得行,至少要450才卖。”

  听到报价后的王桂花心有不甘,准备扭头走人。

  正在此时,一个说着洪雅话的中年人将王桂花拉到了一旁。

  “你的茶叶品质不错,这样,我一斤给你440元,卖给我!”

  抢浙江茶商生意的中年人叫解发伟,是洪雅中汉茶叶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也是当日中山茶叶综合市场中本土收购商的代表。

  从事茶叶经销已有10余年的解发伟曾经是当地有名的茶叶“二道贩子”,每茶叶上市时节,他都会光顾中山茶叶综合市场,在这里把洪雅的干茶收购而来,再卖给江浙茶商,来回一倒腾,他一斤茶叶能赚5元钱。

  2020年,解发伟成立了茶叶公司,并注册了自己的茶叶商标中汉雨露,主打绿茶和红茶销售,在做好干茶贩卖的同时,他开始尝试打造自有茶叶品牌。

  2022年,由于受寒潮影响,洪雅春茶上市时间推迟,同时得益于制茶技术的改进,近期上市的春茶品质也较往年有了明显提升,供不应求,这成为洪雅茶市的一个新特点。

  在此背景下,嗅到商机的解发伟立即做出决定,拿出一部分资金收购优质干茶,进一步精加工后贴上自家品牌,直接打入市场。据他测算,此举能让每斤干茶的利润增长至40元。

  解发伟与江浙茶商“争抢”优质茶叶的背后,是洪雅本土茶商崛起的一个注脚。

  “以前我们都是为别人做嫁衣,全县的茶叶几乎都是外地茶企的原材料。这两年,大家意识到传统经营模式的弊端,开始纷纷介入全产业链了。”面对这一新现象,在市场上做调研的洪雅县茶叶产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伟给出了解释。

  与产茶名地名山和峨眉山毗邻,洪雅县也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全县茶园总面积有30万亩,鲜叶产量14万吨。但长期以来,这里仅仅是江浙茶商的茶源地,每年全县生产的3万余吨干茶大多作为原材料被直接供应到了江浙地区,在那里贴上商标之后,再以高价出售。

  近两年来,觉醒的洪雅茶人迈出了变革步伐,有实力的本土经销商开始成立茶叶公司,打造茶叶品牌,注册茶叶商标,并通过“基地+企业”形式,建立起了全产业链的的精制川茶企业,在做好茶叶批发的同时,更大胆试水茶叶零售,改变过去为江浙茶企做嫁衣的命运。

  刘伟告诉记者,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如今洪雅本土茶叶品牌已有十余个,成规模的茶叶企业也超过了10家,每年全县产的3.53万吨干茶中,贴上本土品牌而进入市场的数量也从过去的几乎为零增长至了1000余吨,而且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增加。

  刘伟介绍的这一新情况在中山茶叶综合市场也得到了印证。解发伟告诉记者,作为眉山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过去中山茶叶综合市场的采购商大多以江浙茶商为主,但今年,这里已涌现出了一批本土茶商,在价格上,也形成了制衡,好货大家都会抢着要,“因为如今大家已经不再完全为他人做嫁衣了,而是开始为自己谋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