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李丹

  日前,四川省民政厅、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实施2022年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正式公布社工服务体系建设第二批试点单位名单。据悉,2022年,四川继续投入省级财政奖补资金4680万元,确定成都市青羊区等69个县(市、区)为第二批社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在成都市青羊区西御河街道等234个乡镇(街道)实施试点项目,带动各地加快实现乡镇(街道)社工服务全覆盖,并将其作为全省30件民生实事之一予以推进,让社工暖心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首批试点,全省建成社工站点4446个

  2021年,民政厅启动建设四川社工服务体系。按照“三年试点引领、两年扩面延伸”的思路,锚定“‘十四五’末实现乡镇(街道)社工服务全覆盖”的目标,遴选82个县(市、区)作为社工服务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采取“省级资金奖补带动运行一批”的方式,支持228个街道(乡镇)实施试点项目,引领各地积极建设市域四级社工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社工站点4446个,30余个县(市、区)实现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5000余名驻站社工提供救助服务6.45万人次、开展老幼关爱19.14万人次,助推产业发展3388次、链接社会资源2846万元、培育社区社会组织2129家、成立志愿服务队2424支、开展社区活动8298次,惠及群众超过250万人次,受到广泛好评。

  突出“三个注重”  统筹布设第二批站点

  那么,社工服务体系建设第二批试点单位是怎样遴选出来的呢?民政厅透露,经过“县申报、市审核、省确认”等程序,结合发展所需、群众所需和治理所需,突出“三个注重”,科学布局试点项目。

  首先是注重向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县(市、区)倾斜,优先从全省第二批开展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的40个单位中,选择26个县(市、区)作为社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占比达65%,推动试点单位建设社工服务体系,提高基层治理服务组织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社区治理实效。

  注重中心镇示范引领,结合县域片区划分工作,在87个中心镇布局试点项目,优化配置社工服务资源,通过建成运行中心镇社工站,示范引领周边乡镇加快社工服务站点建设。

  注重加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把社工服务作为助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的核心内容,聚焦民政厅实施的“彝路相伴”“牵手伴行”行动计划,在10个集中安置点布设试点项目,侧重开展“天府银龄”老年人关爱社工服务,助力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打造“五化”特色  重点开展“六项服务”

  民政厅表示,高质量实施试点项目,将坚持“服务是灵魂、质量是生命”,突出“五化”特色,建好社工站点。

  突出社会化,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坚持“养事不养人”,通过引入社工机构进驻站点,以社会化服务满足居民需求。突出专业化,要求试点站配备2名以上持证社工,并鼓励招聘社工专业的应届大学生为驻站社工,推动解决就业难题。突出体系化,构建市域四级社工服务体系。突出亲民化,采取请入站、走进门等方式为居民提供面对面、个性化服务。突出本地化,初期引入成都等地社工机构进行人才培养,后期逐步培育形成以本地社工为主的支撑力量。

  同时,推动社工站围绕居民需求,重点开展需求评估、资源链接、社会救助、老幼关爱、社区治理、产业发展等6项服务,在全省各地有效营造扶弱解困、老有所乐、幼有所长、勤劳致富、互帮互助、共建共享、温馨和谐的社会治理场景。

  着力“五社联动”  有效促进社区治理

  民政厅希望,各地在试点中,发挥好社工站点的纽带作用,大力推进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广泛凝聚“向上向善”的社会力量,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

  丰富“五社”元素,依托社工站点,培养本地社工人才,孵化服务类、治理类、兴趣类的社区社会组织和各类“自组织”、“微组织”,培育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广泛链接社会慈善资源,共建社区生活共同体。探索“五社联动”,依托社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创新探索党建引领、需求导向、资源链接、项目牵引、应急响应、统筹协调等机制,丰富“五社联动”服务场景,提升社区治理社会化、组织化水平。服务社区疫情防控,引导社工站点积极动员“五社”力量,有序参与疫情社区排查防控,承担排查社区风险人员、协助核酸检测、链接社会资源、提供关爱服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