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邹阿江 杨霁月 肖洋 摄影报道
6月2日凌晨0时许,封面新闻记者赶到四川省芦山县太平镇。这里是6月1日芦山发生6.1级地震的震中。当天17时00分,芦山县太平镇附近(北纬30.37度,东经102.94度)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
路上,部分区域的电力还没有恢复,在距离太平镇约6公里处,已经实行交通管制。
太平镇位于邛崃山脉河谷地带,常住人口11321人。
两人受伤
一人送县医院救治一人已回家
太平中学,镇上唯一一所中学。记者看到,学校操场上设立了一处临时安置点,震后转移过来的乡亲们在此休息,有关部门发放了棉被、床铺等生活用品,饮食饮水也有保障。
记者从太平镇卫生院了解到,截至目前,太平镇共有两人因地震受伤,一人送往了芦山县医院进行救治,另外一人在太平镇卫生院做清创缝合手术后已返家。
震感强烈
站不住脚只好趴在田里
“我当时正在玉米地里除草,突然晃起来了,我赶紧把锄头一甩,就在地上趴着。”当地村民郑女士向朋友比划着,当天地震发生时她的经历。大地突然地剧烈摇晃,让她站不住脚,只好趴在田里,待震感结束后,回家换了件衣服,就来到太平中学临时安置点。
反应迅速
震后不久安置点便撑起了帐篷
4人一间的帐篷,有人侧卧在折叠床上,渐入梦境;有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60多岁的村民陈女士没有睡意。“4·20地震的时候我们家房子是垮了的,现在又地震,遭不住啊。”陈女士担心,倘若房子遭到损毁,又需要钱去修,想到要筹钱就满脸忧愁。“但这次政府行动很快,地震发生不到1小时,就把我们带到这里安置了。”
夜已深,太平镇中学操场上,发电机嗡嗡作响。消防、志愿者、电力、医护人员还在忙碌。
天灾来得猝不及防,可人的反应让人感受到力量。地震发生后短短几个小时,太平镇五个临时安置点已经搭建起了一座座蓝色帐篷。
老李是芦山县一位退役老兵,2年前他加入了当地的民兵志愿队伍。地震发生后,他与战友们第一时间支援震中。
连续6个小时的救援工作,让60岁的老李有些吃不消。2日凌晨2点,老李在临时搭建的医务站拿了药,就着一瓶矿泉水一起吞下。他朝记者摆了摆手,“不聊了,我得赶紧睡了,再过三个多小时又要起来工作。”
民兵志愿者老李
医务站点,一名医护人员在守夜。这个晚上,她已经接待了好几波人。“只要能帮上大家,这点累也不算什么。”她来自太平镇卫生院,地震发生后,她和同事来到安置点,负责灾后群众的医疗保障工作。
2日凌晨3时许,室外温度不到20摄氏度。记者看到,照明灯高高竖起,一批蓝色帐篷已经搭建完成。
天色渐亮,太平镇上震后秩序井然,救援还在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