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背后,是一个更加坚实的对外开放体系
“西部当成东部干。” 作为抓外贸的主责部门,四川商务系统以这样的标尺,积极对标对表改革开放最前沿。这样的目标之下,既是四川作为内陆省份不懈追求更大开放的决心,更是对先天短板的自我清醒认识。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长期关注四川对外开放。在他看来,四川外贸跨入“万亿俱乐部”,这不单单是数字上的突破,“门槛”背后,是一个更加完善、更加坚实的对外开放体系作支撑。
“从先决条件看,四川没有传统的水港,过去外贸基本依靠沿海港口城市开展进出口业务,但这种局面已经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白明认为,近年来四川瞄准改革开放新高地,办成了几件关键大事:
——全面构建综合立体开放通道网络,推动四川实现从“蜀道难”到“交通极”的重大跨越。
——加快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建设,自贸试验区、综保区、国家级开放区、国家开放口岸等一系列多元化、多层次的开放载体,成为四川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加速集聚发展外向型产业,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锂电材料等成为拉动四川外贸快速增长的增长点。
“这一系列共同成为四川外贸破万亿的重要支撑。”白明说。
2022年,四川外贸遭遇前所未有的难,但也展现出更强的韧性:
面对疫情冲击,航空客流物流逆势增长,2022年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旅客吞吐量全国第一,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53.7%,创历史新高。
应对疫情和高温限电双重挑战,全省900余家外贸企业在“防疫泡泡”模式下闭环生产,保障重点企业不停工、不停产,积极稳住外贸基本盘。
传统外贸阻碍重重,新兴业态却展现勃勃生机,跨境电商接近千亿台阶;保税维修业务规模首破百亿,增速全国第一……
进入年末,时间的指针拨到了一个重要节点:12月29日,随着中老班列(攀枝花)启程奔赴老挝万象,这趟新成昆铁路开通后第一列以火车整列形式组织川货出川的国际货运班列,将通过北上成都连通中欧班列直达欧洲、南下昆明直抵东盟,串联起泛欧泛亚大市场。至此,四川加快构建第三亚欧大陆桥国际贸易枢纽的轮廓初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