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财经|时尚|艺术|娱乐|教育|站内导航
达州

新浪四川>达州 >正文

从“66.7%”看县域民营经济改革的"大竹突围"

2025年03月14日 09:37 新浪四川城事 

  近日,在川渝合作示范园的现代化车间里,71岁的东柳醪糟董事长唐祥华正忙着联系采购新型速冻汤圆生产线,这套价值千万元的智能化设备投产后,将为企业年增产值超2亿元。

  “从家庭作坊到智能工厂,我见证了大竹民营企业越来越辉煌的发展篇章。”这位深耕食品行业三十载的企业家感慨万千的背后,是大竹县作为川东唯一县域民营经济改革试点县的突围之路。

  大竹县自2022年成为民营经济改革试点县起,坚持抓住改革机遇,奋勇争先,交出了2024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310亿元、占全县GDP比重达66.7%的耀眼“成绩单”。

川渝合作示范园川渝合作示范园

  区量质双升:民营经济贡献率突破66%

  2024年,大竹县全年GDP达464.6亿元,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达310亿元,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从2022年试点初期的58.3%跃升至66.7%,年均提高4.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

  “改革试点带来的不仅是数字增长,更是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大竹县市场监管局局长禹华明指着产业图谱告诉记者,川环科技等23家龙头企业,已形成新能源汽车配件、智能终端、生物基材料三大新兴产业集群。以天宝锦湖电子为例,其智能终端产品占据成渝地区30%的市场份额,今年一季度产值预计突破9000万元。

  截至目前,大竹县由56611家市场主体构成的“民营舰队”中,规上工业企业新增1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9家。通过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服务创新提质,创新驱动助力民企成长的态势已然成型。

  产业焕新:传统与新兴的双轨突围

  在苎麻纺织行业深耕半世纪的亚缇纺织,见证了大竹县传统产业的华丽转身。“政府提供的技改补贴和产业基金,让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苎麻纺织厂重获新生。”亚缇纺织总经理刘仁君向记者介绍道,2024年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3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构建起从纤维提取到成衣制造的全产业链,如今,公司月出口高端苎麻纤维面料达300吨,生产效率提升了40%。

川环科技生产车间川环科技生产车间

  传统老厂房焕发新生机,这种蜕变在多个领域同步上演。达州首家上市企业川环科技,从一家小型汽修厂起步,逐渐成长为国内汽车软管制造领域的“链主”企业,带动400余家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东柳醪糟在政府8000万元专项补贴支持下,建成覆盖原料采购、冷链物流的产业集群,将“一粒糯米”做成了大产业。

  迎来喜人变化的,除了达州土生土生的本地企业,还有不少新近落户的招引项目。

  大竹成为县域民营经济改革试点县前夕,天宝锦湖电子大竹基地刚刚进驻。凭借大竹近3年来给予的数千万元税收优惠,公司产值逐年递增。基地负责人罗力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靠为OPPO和vivo直供2000多万件充电适配器配件的大订单,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2亿元。

兴竹生物基新材料项目兴竹生物基新材料项目

  去年7月刚落地、投资33亿元的兴竹生物基新材料项目,更是为大竹县的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动力。该项目乘着“以竹代塑”的政策东风,借力当地制定的各项有利于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措施,以新技术加工大竹的黄竹,进入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预计今年6月该项目可全面投产,届时每年将有100万吨黄竹被加工成新能源汽车的内饰、纺织用品等,直供多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制度创新:打造改革试点的“竹乡范式”

  香港宝麟实业达州项目“97天投产”的纪录,印证着大竹县政务服务体系的革新效能。“从反映问题到安装快递柜,仅用了5个工作日。”项目负责人郑波提起园区的“双轨服务制”连连点赞。据悉,大竹通过48名“企业秘书”与县领导组成的“项目管家”联动,在2024年累计解决企业诉求920件,解决用工缺口2200余人。

  2023年6月,大竹县出台了《大竹县民营经济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打造综合服务平台、建立资金预拨付机制、开展审批效率革命;组建三大金融平台,实施征信分级、压减担保费率等措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通过降低制度性成本、化解遗留问题、加大政策保障等措施支持民企,同时降低用电成本、优化用能、加强人才培养和用地保障;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推进产业改造升级。

  例如,突破性实施“三单制”执法改革,通过“计划清单”明确执法事项、“备案清单”规范检查流程、“容错清单”给予成长空间,使企业迎检频次下降60%。同时,推进政校企合作,实现700名中职生“入学即入职”,金融机构创新“善科贷”等产品,2024年为科技企业授信1.6亿元……

  当前,大竹正着力实施“品牌攻坚”计划,聚焦“稻麻茶竹椿虾”六大特色产业,继续在营造亲商、爱商、利商的优良营商环境上下足功夫。

  “改革没有休止符。”禹华明表示,下一步将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建立跨省域产业协作机制,力争2025年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突破70%,为全省县域经济转型提供鲜活的“大竹样本”。(来源:川经瞭望)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