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守帅 摄影 欧阳杰

  5月6日上午,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现场推进活动在成都举行,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在活动中正式揭牌。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作出部署。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批复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体方案,国家首个区域综合性科学中心由此落户成渝,其中四川区域选址天府新区兴隆湖,重庆区域选址金凤片区。

  省发展改革委与有关项目单位签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书。

  据了解,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规划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定位为科学中心创新策源地、国家实验室和天府实验室承载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内核支撑,将聚焦先进核能、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要领域,瞄准战略高技术开发,打造原始创新集群和研究基地集中承载地。

  按照规划,科学中心将形成“一中心、一基地、四园区”功能布局,即建设鹿溪智谷科学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基地,以及航空动力科创园、新兴智能制造产业园、凤栖谷数字经济产业园、兴隆湖高新技术服务产业园。

  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规划布局图。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院所承建的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进入全面提速阶段。目前,科学中心已布局国家级创新平台35个,落地国家实验室1个、天府实验室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已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个、省级设施3个、国家科教基础设施7个;已落地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等校院地协同创新机构43个,引育院士11名、高层次人才超6000名。

  活动上,省发展改革委与有关项目单位签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书,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准环对称仿星器等5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动建设。此次开工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着眼构筑大平台、实施大项目、凝聚大团队、产出大成果,将有力支撑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