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距离2022年召开的成都市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整整一周年。一年来,成都在提升城市发展质量、赢得竞争主动、维护经济安全过程中,将做大做优做强制造业作为一项关键任务。

  具体来看,成都如何“出招”?一方面,成都强化顶层设计,搭建制造强市建设“1+1+6”政策体系,为全市制造业发展锚定方向;另一方面,成都注重产业谋划,着力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全新布局电子信息、数字经济、航空航天、现代交通、绿色低碳、大健康、新消费、现代农业等8个产业生态圈,主攻28条重点产业链

  打出一套制造强市“组合拳”,成都取得喜人成绩。制造强市战略实施当年,成都经济总量跨越2万亿台阶,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七位。今年以来,成都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制造强国、制造强省贡献更多成都力量。

  一组组亮眼的成绩背后,正在释放成都制造强市澎湃活力。

1-9月,成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高于全国(4.0%)、全省(6.8%),在20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5。

1-9月,成都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为24.4%,较2022年底提升0.1个百分点。

  结构优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建设3大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国首个跨省国家级集群成渝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规模达到1.68万亿,新增4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工业无人机产业链综合竞争力位于全国第一梯队,新型显示产业跻身全国前三强。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

  建圈强链,加快增强产业链韧性

  实施工业抓项目促投资专项攻坚,推动486个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超时序进度2.9个百分点;盘活提升低效用地项目57个。

  轨道交通产业“九大核心技术和十大关键零部件”企业基本齐备,本地配套率达70%。

  成渝两地汽车零部件配套率超80%。纵横无人机等链主企业本地配套率分别提升至40%。

  1-9月,全市引进制造业重大项目222个,总投资4182.52亿元;在三次产业中,制造业重大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分别占比70.03%、79.89%;从投资规模看,30亿元以上项目72个、总投资3537.8亿元,100亿级项目11个、总投资1400亿元。

  聚焦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引进业成光电、一汽-大众等“链主”企业投资重大项目37个、总投资2001.6亿元。

  以“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方式,全市举办制造业招商引智专题活动492场。

  以“集中签约+单独签约”方式举办制造业项目签约活动,签约制造业重大项目69个,总投资3033.26亿元。

  引聚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首批“百人计划”学者等顶尖人才(团队)93个,其中高校和科研院所领军人才(团队)61个、企业研发人才(团队)32个;引进中科微通信技术研发中心等招才引智类项目36个,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高能级功能型平台4个。

  ▲高新区

  转型升级,加快创新先进制造模式

  突出高端化,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达到64家、数量位居全国第4。

  突出智能化,建成15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获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国家级“双跨”平台实现零突破。

  突出绿色化,倍特药业等18户企业上榜工信部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

  专班服务,加快推进企业四上培育

  专班开展多轮次全覆盖上门走访服务,组织产业链“蓉易见”活动104场。

  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4401户,连续三年上升;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户、累计286户、居副省级城市第5。

  通威新上榜“世界500强”;新上云企业2.07万户、累计超10万户;新增工信领域境内外上市企业6户。

  ▲通威集团内部

  功能承载,加快提升要素保障水平

  累计建成高品质多层产业空间160万平方米。强化供给支撑,12支子基金构建规模超50亿元的新制造新经济基金矩阵。

  全市电网安全承载能力从去年1650万千瓦提升至1880万千瓦,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左右。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宋嘉问

  数据来源: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成都市投资促进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