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蒋君芳

  “56789”这组数据常被用来评价民营经济的贡献率。具体展开而言,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在成都,这个数据已经变成了‘56999’。”12月27日,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分组讨论现场,成都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主席俞建带来一组数据,1—9月,成都全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8079.7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50.1%,较去年底提升1.3个百分点。目前成都50%的GDP、60%的税收、90%的市场主体、90%的科技创新、90%的新增就业岗位都是由民营企业提供的。

  “从企业微观感受看,成都民营企业当下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一难’‘两升’‘三降’‘四谨慎’‘四期盼’。”俞建说,“一难”指的是融资还存在困难;“两升”指的是企业订单企稳回升、发展信心有所提升;“三降”指的是综合成本、拖欠账款、用工缺口有所下降;“四谨慎”指的是企业扩张、投资意愿、融资贷款、吸纳就业更加谨慎;“四期盼”指的是盼消费需求更强劲、盼产业帮扶更精准、盼资金支持更有力、盼营商环境更优化。

  好消息正在路上。当天会议审议的文件中,就包括了《关于依托智慧蓉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讨论稿)》,被称为成都营商环境6.0版。这让俞建感到振奋,“相信新政的出台,会让民营企业的生存土壤更加肥沃。”

  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俞建也提出建议:加快出台成都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完善惠企为民“蓉易”品牌建设,提振企业发展信心;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鼓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开放资源、场景、应用、需求,着重激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力;进一步强化出口扶持政策,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上市企业打造国际品牌,提升“成都造卖全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