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在四川凉山超级杂交稻单季亩产1200公斤高产攻关德昌基地的农田里,农民们正在忙着播种育秧。这是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持的“超级稻单季1200公斤超高产攻关示范项目”再次在凉山州德昌县实施。

  安宁河流域是四川第二大平原,是省优质稻产区,德昌处在安宁河现代农业硅谷规划区的中段。项目团队于2018年在德昌县德州镇小面积实现了亩产1200公斤的目标,并在2022年测产验收中实现平均每亩1132.22公斤的稻谷产量,创下四川省水稻单季亩产最高纪录。

  种业是现代农业的“芯片”。作为全国种质资源大省、全国四大育制种基地之一,四川打造“种业高地”的步履一直向前。

  早在2019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明确将现代种业作为三大先导性产业之首发展。此后,《四川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规划(2021—2035)》《四川省“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四川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相继印发,形成了全省推动种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四川省第七届“稻香杯”参评品种在成都新津天府农博园的大田展区展示。四川省第七届“稻香杯”参评品种在成都新津天府农博园的大田展区展示。

  四川以“稻香杯”命名开展了七届优质米评选活动,去年更是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对25个优质米获奖品种进行了表彰。多年来的评选活动,对促进全省水稻育种技术进步、稻米品质改良和重塑川米品牌形象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从“多种粮”到“种好粮”,“稻香杯”已成为“四川好米”风向标。目前,全省国标二级以上优质稻面积达1226万亩,其中,“稻香杯”优质米品种种植面积超过700万亩。

  川种振兴的另一重点是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行动。自2018年启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以来,全省已搜集到本土特色农业种质资源9500多份。年内,全国首个省级综合性资源库——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将建成投用。届时,这座位于天府现代种业园的“西南种业‘诺亚方舟’”将对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推动现代种业育种创新、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产生重大影响。

  “天府良技”助阵农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引进的第一台平移式喷灌机。四川引进的第一台平移式喷灌机。

  天府现代种业园东北方向30公里,坐落着四川农博会永久会址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走进天府农博园的大田展区,一台长约100米的机具格外惹人注目。巨大的“长臂”下伸出无数喷头,一边行进一边喷灌,让田里的作物随时可以享受“雨水”的滋润。整个过程由电脑控制,可实现省水20%~30%,增产10%~30%,有效减轻了人工负担。这是四川引进的第一台平移式喷灌机,也是天府农博园里众多农业“黑科技”之一。

  科技创新是“天府粮仓”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四川坚持以“科技兴农”战略为指导,持续稳定加大农业科研经费投入,积极搭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许多“高大上”的新技术在蜀乡田坎上生根发芽。

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花桥村,农户操作植保无人机给油菜施肥。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花桥村,农户操作植保无人机给油菜施肥。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玉米产量保持稳定下的情况下,每亩能多收大豆100公斤以上,三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加以推广;“生猪节源减排应用技术”,在不影响动物生产性能的前提下,可以显著降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减少猪氮排放量,节约豆粕的使用量;“植保无人机防控净作玉米病虫草害施药技术”,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洒药物,施药效率更高、效果更佳,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还有效解决了农药残留和土壤水源污染问题。遥感卫星监测、多光谱照相机、在线农技指导……科技赋能不仅使农业生产变得更加科学、简单、高效,还有效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了四川农业现代化进程。

  在四川,科技支撑“天府粮仓”建设拥有较好的基础:现有农业领域国家创新平台4家、省级129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1家、省级43家,科研机构105家、高校17所,农技人员5.8万名;四川种质资源中心库、特色优势农机装备基地、一批农业农村领域重点实验室、农业创新示范园区、“国字号”农业园区等正在蜀乡大地紧锣密鼓建设中。

  据了解,当前,四川正在研究制定新时代科技赋能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助推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四川省委党校第30期中青三班学员 侯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