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若晔 摄影 华小峰

  为推进安宁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天府第二粮仓”建设,推动安宁河流域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联合攀枝花市政府和凉山州政府共同编制印发《四川省安宁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2022—2035年)》。

  四川为啥要在安宁河流域,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如何“整”出安宁河流域新面貌?6月3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四川省安宁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就《规划》内容进行全面解读。

  发布会现场。

  “插根筷子都能活”的沃土,平均耕地质量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安宁河全长320余公里,流经攀枝花市、凉山州的11个县(市、区),是四川省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区域之一,也是攀西经济区发展条件最好、人口分布最密集、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区域,拥有四川第二大平原—安宁河谷平原,素有“川西南粮仓”之称,号称“插根筷子都能活”。

  安宁河流域。受访者供图

  基于优渥的自然条件,四川正着力将安宁河流域打造成为“天府第二粮仓”。但是,要真正成为“天府第二粮仓”,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

  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邓斌说出一组数据,从耕地保护情况看,平均地块面积仅2.23亩,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耕地破碎化明显;从土地利用情况看,存量用地占现状建设用地比值达3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低;从生态保护情况看,中度及以上生态脆弱区占流域总面积近一半,仅水土流失面积的占比就达27.79%,生态系统局部脆弱。

  而土地综合整治,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方法路径。此前,四川已在安宁河流域进行了4年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去年4月启动的冕宁县彝海镇曹古村土地综合整治就是其中之一,半年多时间,曹古村村民俄觉六基就见证了家门口农田之变:小田变大田,破碎变连片,原先最发愁的水源,也因为沟渠的完善而打消疑虑。

  项目一体化投资运营方有更具体的测算。“通过耕地恢复补充、旱改水提升耕地质量,预计新增粮食产能12万公斤。群众通过为期4年的土地流转,能获得较为稳定的租金。”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副总经理何思彬介绍。

  “在凉山,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的区域,耕地流转费用从原来的一亩三四百元跃升到了七八百元,安宁河腹地的西昌、德昌等县(市)的流转费用更是高达一两千元。”凉山州副州长彭涛说。

  以规划为引领,规划是“指南针”,也是“路线图”。通过系统调查和评价,《规划》提出突出解决耕地质量不高、用地布局散乱无序等问题,从底线控制、整治修复两个维度,设定了耕地保有量等9个一级指标,细化了8个二级指标,并将各项指标分解到对应的11个区县,并构建以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为主体的“3+X”整治任务体系。

  4大分区系统治理,攀西版“富春山居图”入画来

  相较于其他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流域为单元。

  以流域为单元的土地整治如何铺开?科学划区是《规划》的重中之重。邓斌介绍,《规划》打破传统分区形式,按照“地形—流域—片区”分区思路,将安宁河流域划分为4大土地整治分区,推动“单项整治”向“系统治理”转变。同时,构建了“整治分区—重点片区—重点项目”空间布局路径,每个分区选取2个重点片区,规划布局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项目,打造示范工程和特色整治样板,辐射带动全流域治理。

  4大土地整治分区包括,安宁河谷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良田建设区、锦屏山雅砻江流域综合治理与耕地质量建设区、干热河谷低效用地综合整治与现代农业建设区、鲁南山区退化耕地治理与绿色防护体系建设区。

  按照每个分区不同的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规划》明确了不同的主攻方向。

  以干热河谷低效用地综合整治与现代农业建设区为例,分区位于安宁河流域下游,涉及攀枝花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和凉山州会理市。

  “区域农业较为发达,也有一定工矿业发展基础。但由于过去发展方式较粗放,致使区域耕地恢复补充任务重,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普遍不高,工业布局‘小散乱’。”邓斌说。

  基于此,《规划》明确主攻方向为集成“土地整治+特色农业+矿山修复”的阳光谷地。“为将干热河谷打造为阳光谷地,攀枝花已布局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修复、水利工程5大类工程46个项目。”攀枝花市副市长许军峰说。

  作为跨市(州)的土地整治,上下游的“牵手”至关重要。安宁河流域上下游的“邻居”——攀枝花市和凉山州将打破行政界线开展联合共建,探索跨市(州)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联合申报和实施,协同打造综合整治样板。

  “今年计划在冕宁、米易、盐边、仁和四个县(区)打造典型示范区。”邓斌介绍,预计完成土地整治7000余亩,打造农田集中连片、村庄集聚美丽、流域风景秀丽、环境宜居宜业的攀西版“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