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张蒙
7月25日,四川在线记者从生态环境厅获悉,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督察过程中发现了大气污染防治不到位、废水排放监管不到位、违法排污等情况,根据督察情况发布了一批环保督察典型案例,涉及绵阳、内江、南充、眉山、甘孜等5地。针对典型案例,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要求做好后续督察工作。
案例一
绵阳市部分县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推进不力,环境空气质量反弹
2024年7月,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发现,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涪城区、安州区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视不够,工业源、面源、移动源管控不力,油烟扰民问题反弹,环境空气质量出现下降。
基本情况
绵阳市2020年进入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但成效不稳定,2023年细颗粒物浓度同比上升、优良天数同比减少,退出达标城市行列。2024年5月,绵阳高新区、涪城区、安州区环境空气综合指数在全省193个县(市、区)、园区中排名靠后,并被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约谈。
主要问题
企业监管不严不实,整治措施落实不到位;在线监测管理不到位,施工扬尘管控不力;城市精细化管理有短板,油烟扰民问题频发。
原因分析
绵阳市有关部门和地方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认识不到位,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履行不到位,长效机制不健全,环境空气质量反弹。
案例二
内江市四川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环境违法违规问题多发,风险隐患突出
2024年7月,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发现,位于内江市东兴区的四川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污染防治不到位,环境风险隐患突出。
基本情况
四川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前身为牛棚子废旧物资市场,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交易集散中心。该产业园由四川中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再生公司)投资、运营和管理,现有废旧物资回收商户120余家。
主要问题
产业园危险废物管理长期存在盲区;废水排放监管要求落实不到位;日常监管流于表面。
原因分析
东兴区及相关部门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绿色发展重视不够,监管流于形式,中再生公司生态环保主体责任不落实,产业园环境风险隐患突出。
案例三
南充市砖瓦行业产能置换不严不实,违法违规问题依然存在
2024年7月,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发现,南充市砖瓦行业产能置换不严不实,矿山生态修复不到位,违法违规问题依然存在。
基本情况
南充市现有砖瓦企业103家,年产能52亿匹,砖瓦用页岩矿山102个,年产能620万吨。2023年,南充市砖瓦企业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分别为271.6吨、404.3吨、274.8吨,占全市管控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38.8%、33%、24.3%。
主要问题
产能管控不科学,减量置换不严不实;排查整治不细不实,生态修复不到位;污染治理水平低,违法违规问题依然存在。
原因分析
南充市有关部门和地方政策执行走样,砖瓦企业产能减量置换不严不实,矿山生态修复不到位,违法排污问题依然存在。
案例四
眉山市砂石行业管理无序,违法问题突出
2024年7月,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发现,眉山市砂石行业管理无序,违规采砂问题频发,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基本情况
眉山市境内砂石资源丰富,岷江、青衣江河道规划砂石可采区10个,规划总储量1367万立方米,年度开采控制量302万立方米,陆域未规划砂石可采区。
主要问题
借工程建设项目之名,行砂石开采之实;问题久拖不治,监督管理落空;管理水平低下,违法行为突出。
原因分析
眉山市部分区县和单位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深入,保护为发展让路,监管长期缺位,非法采砂、违规堆砂问题突出。
案例五
甘孜州部分县自然保护地监管缺位,违规开发问题频发
2024年7月,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发现,甘孜州部分县自然保护地监管缺位,违法开发建设问题突出,生态破坏严重。
基本情况
甘孜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全州共设立自然保护地6类81个,生态红线总面积约6.9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6.78%,自然保护地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主要问题
故意遮掩违法事实,小水电整治推进滞后;部门监管缺位,盲目开发问题突出;问题整改慢作为,违规建设旅游项目。
原因分析
甘孜州有关部门和地方对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认识不深刻,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工作中搞变通、打折扣,没有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自然保护地日常监管失位缺位,违法开发行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