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近20年的仿古建筑,都进入保护名录了,怎么说拆就拆了?”
8月23日,四川营山县城中心翠屏公园,随着一阵爆破巨响,县城仿古建筑文华楼倒下。2023年,文华楼被列入该县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但因如今已成D级危楼,四周住户密集,文华楼在翠屏公园改造过程中被拆除。
营山,周为巴国,秦隶巴郡,汉属宕渠,唐置朗池,宋改名营山,“山丘起伏,状如营垒”,建县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营山县志》记载:从宋至清,营山共产生57名进士,仅清朝就有26名进士,还有200多名举人,360名贡生,有“科第仕宦、绵绵继继,甲于蜀都”之美誉,营山以此打造了第一个进士文化4A级旅游景区。
翠屏山,位于营山县城中心地带。明时,山间松柏秀茂,翠竹森森,桃花灼灼,满目青葱,这里有被誉为“营山八景”之一的“翠屏耸秀”。清代,山上建翠屏书院,文人雅士多居于此,攻诗画,乐琴书,教授生徒,先后培养出陈綋、陈怀玉、陈跻敬等多位举人、进士。自明至清,四川巡抚方昇,知县王廷稷、张玉璘、李榕等曾留下赞美该山人文景观的诗词,从古至今翠屏山乃传承文明之胜地。
2001年,营山县政府决定将翠屏山建成文化公园,在山顶建一塔楼,作为县城的标志性建筑。该楼坐东向西,九级八角,通高56米。三十六级台阶直达楼门。主楼周围立四亭,寓意“四县合一为营山”,营山境内宋以前置安固、绥安、宕渠、朗池四县,宋元时先后合并为营山。
这座建筑取名“文华楼”,意在展示营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文明历史,彰显营山人文历史之繁荣昌盛。登楼瞭望,野阔天高,如画江山尽收眼底,成为市民纳凉休闲的好去处。
正因为如此,营山县城许多市民对“文华楼”很有感情。
营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李晓鸿向封面新闻记者介绍,文华楼2001年动工建设,2006年建成。地震后,这座塔楼明显不对劲,地基沉降导致其塔身略有倾斜、主要构造柱变形开裂,时有掉落瓷砖等异物,对周边前来公园锻炼、休憩的群众造成了安全威胁。
从2014年起,工作人员就在文华楼的四周打围,防止市民进入。在去年,文华楼同于式枚故居、翰林苑、红军广场、人民公社、星火镇中教学楼、景福寺、佛尔寺、天主教堂、营山中学五四乙楼共10处建筑,一起被列入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进入名录后,工作人员随时监测文华楼的安危,发现地基沉降越来越厉害,塔身越来越倾斜,主要构造柱裂口越来越大,很多柱子已经朽了,摇摇欲坠。
今年4月,营山聘请专业机构进行鉴定,结论是D级危楼,“从鉴定结论看,根本不具备维修加固的条件,只能拆除。”李晓鸿介绍,营山七八月连下强降雨,四周住户密集,根据专家建议,及时拆除文华楼,以消除隐患。
一声爆破,隐患消除。人们心中留下不舍的同时,也有一丝疑惑,不到20年历史,早已打围防止市民进入的危楼,文华楼为何在去年被列入了营山县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李晓鸿解释,当时还觉得有维修加固的可能,所以纳入了保护名录。后来检测出为D级危楼,只有完全拆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