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省教育厅副厅长崔昌宏做客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就“聚焦学前教育普惠发展 聚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回答了网友们关心的小升初、减负、幼小衔接等问题。
针对网友关心的小升初、减负等问题,崔昌宏表示,今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明确要求“完善招生考试制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
从明年起,四川所有民办普通中小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实行公民办同步招生,坚决遏制跨区域掐尖招生、义务教育考试招生、与社会培训机构挂钩招生、各类考试证书招生等。在教育部门确定的招生范围内,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实行电脑随机录取,报名人数不足招生计划的,录取全部报名学生。
发言人身份是副厅长,平台是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从权威性讲,等同于官宣,意味着“民办中小学超过招生计划将实行‘摇号’的新闻再次得到验证。
当然经过前段时间各种平台的推送和解读,这也不算新闻了。
但在这则新闻的背后,依然有几个疑问,需要等待具体的细则出台,才能评估对民办中小学以及未来成都小升初的 冲击有多大。
1、公民同招,是上海模式,还是成都模式?
1、)上海模式。
无论娃娃是幼升小还是小升初,家长需要首先做出选择,公办民办2选1。
如果一开始就选择上公办学校,那就相当于放弃了上私立学校的机会。按照公办学校的政策入学就好了。
如果你选择上私立学校,然后参与这所私立学校的摇号。
但一些热门私立摇中率也低,没摇中怎么办?
这时候娃娃可以又回到公办学校,但就读的不一定是你对口的热门学校,因为这所公办热门的名额可能也满了,这时,教育局会根据娃娃的户籍安排娃娃去区域内学位还没有招满的学校去读书(相当于现在大家说的统筹入学)。
2、)成都模式
第二种方式就是2019年成都已经在实行的“公民同招”,家长在公立和私立之间,可以“脚踏两只船”。
对于户口都在成都的娃娃,那么就按划片,先给每个娃娃确认公办学校的学位,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公办保底”。
同时,家长还可以报名私立学校,以成都小升初为例,每个娃娃可以报三个志愿。如果最后家长被私立学校通知录取了。
那么可以在7月20号左右,家长去系统后台确认,做出最后的选择,选择公办或者私立学校。
成都模式,家长选择权很大。
祺爸觉得是第二种,第一种对民办的打击很大。从上海的情况来看,上海幼升小实施“公民同招”后,最大的变化就是报名民办小学的人数明显减少:
上海公民同招后民办小学报录比的变化
2015年:4:1
2016年:3:1
2017年:3:1
2018年:1.4:1
2、私立学校会不会像公立一样划片?
一些自媒体说,私立也可能像公办一样划片,但祺爸觉得大概率不会像公立一样分区划片。
成都私立摇号从18年从开始了,只是名额限定在30%,面向大成都摇号,有成都户籍或者学籍的都算本地生,其它算外地生。
再说,民办学校大多数都在区县。比如某五朵私花之二,一个在郫县,一个在温江,那不是都变成对口的区县学校了?一个私立学校一两千人的招生规模,对应区域的人口有这么大的报读量和经济实力么?
另外,私立如果划片,那岂不是说私立也有学区房的概念了?这算不算变相抬高房价?
更重要的是,上海模式的“公民同招”,再和私立划片叠加,对民办学校来说,堪称“杀伤力巨大”。
3、私立学校的初中直升会取消么?
应该会。
很多家长选择私立学校的一大原因在于可以直升。以小升初为例,一般私立学校的直升比例在60%左右。
假设私立直升不取消,那么众多私立学校肯定以此为突破口,通过直升的方法来进行生源选拔。
这样的话,100%摇号还存在多少实际意义?
PS:以上分析仅为[万能的祺爸]个人看法,最终实施细则请以官方公布为准。
实时权威的教育资讯,名校升学经验,解答家长教育疑惑!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小浪升学圈(sinakjy)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