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字型”背后

  “米字型”只是表象 强化交通枢纽才是目标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教授、博士左大杰也认为,“米字型”只是城市建设高铁中偶然形成的一个线网形态,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强化其交通枢纽地位才是最终目的。

  “‘米字型’只是一种表象,其真正意义在于,城市高铁枢纽的建设。”在左大杰看来,一个城市交通枢纽的地位与其交通通达性息息相关,“‘米字型’恰恰说明一个城市四通八达,其交通通达性好,其经济枢纽的地位便更加明确。”

  左大杰指出,各国发展交通运输都具有自身的国情特点。比如美国、加拿大,地广人稀,人口主要聚集于一些大型城市中,所以美国的航空很发达。中国由于人口众多,且分布面广,高铁便成为最适宜的交通方式。

  “高铁可以在铁路沿线的大中城市之间,建立一条快速出行通道。”左大杰说,高铁发展不仅有利于点对点城市之间的往来,还有利于带动沿线城市的发展,对沿线各地的旅游业和其他行业,都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从而沿着高铁形成一条经济带。比如京沪高铁开通,带动沿线20多个城市的发展,直接形成了一条经济带,人员、资金等要素在沿线快速流动起来。比如成渝高铁建成后,沿线内江、资阳很容易便融入整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空间中来。

  重要推动力

  构建1小时出行圈 省内城市两三个小时到达

  国内城市纷纷加快建设“米字型”高铁,一个重要推动力是促进都市圈建设。构建1小时出行圈,省内城市两三小时通达已成为高铁建设的关键所在。

  “铁路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圈的建设,这在国际上已经有很成功的案例。比如日本东京发散型铁路网,从东京向外发散的有20多条铁路线。”左大杰说,发达的铁路网,可以将就业圈和居住圈扩大到50~100km半径范围的地域,大大地促进了地区发展和都市圈的形成。这些铁路,承担着城际尤其是城市近郊的通勤、通学运输,成为东京都城市交通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内,2017年湖北省武汉市便与汉宜线、汉十线、天河机场实现相连,使得武汉与湖北省内主要城市间均可一站直达,无需换乘,使武汉城市圈同城效应更明显。同时武汉高铁“朋友圈”再次扩容——以武汉为中心与全国24个主要大城市构筑起了“半天生活圈”。

  重庆也明确提出,以“米”字型高铁的建设,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互联互通水平。

  “高铁建设,交通不再成为人们出行、生活的抑制条件。”左大杰说,比如在成都工作的他,便考虑将家安在峨眉山,不仅生活成本性价比更高,且居住的环境也更符合他的需求。但他又不得不考虑孩子上学的问题,以及当地医疗条件等问题。

  左大杰指出,高铁枢纽城市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适当向这些城市转移,更有利于疏解中心城市的大城市病等问题,同时又进一步促进了周边城市的发展。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严丹 闫宇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