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机场的客流量恢复率来看,4月国内城市机场客流量仍然较低,仅有年前高峰期的25%。这说明国内跨省旅游和跨地区商务活动仍未大规模恢复。

  机场客流量恢复率最高的城市是宁波和温州,恢复率分别为44.56%和39.68%。成都的机场客流量恢复率为32.78%,暂时排在第九位。

  [城市排名]

  4月成都新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4

  该数据报告专门统计了城市新经济排名情况。其中显示,2020年4月新经济总量指数城市排名前6名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和成都。该排序计算每个投入指标在所有城市中的排序百分位,再将百分位加权平均, 所体现的是近半年城市间新经济总量排名。

  而计算了4月份新经济城市综合成本指数调整后的新经济总量排名,前六名的城市调整为北京、重庆、上海、成都、南京和深圳,成都排名第四。

  [布局]

  给场景、给机遇,用机会造血

  亮眼的数据,能够很大程度折射出其背后城市的布局与筹谋。就拿这个4月来说,成都在新经济发展领域,有两件“出圈儿”的大事备受关注。

  一是4月16日,“成都先导”举行敲钟仪式正式宣布登陆科创板,这是一家典型的“新经济”企业,也是西南地区首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

  二来,则是数日前的4月29日,成都在天府绿道上举办了一场发布会——2020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线上线下同步发布100个新场景和100个新产品,其中场景释放投资需求达612亿元。此后,成都还将每月发布100个面向社会、触摸未来、链接应用的新场景和100个硬核支撑、开放兼容、彰显个性的新产品,2020年将面向全球持续发布1000个新场景、1000个新产品。

  事实上,与其他城市相比,成都推动新经济发展,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于“场景”的营造与供给。例如仅2019年一年间就先后发布四批次“城市机会清单共计1500余条供需信息,2020年疫情期间又专门发布两次《成都新经济企业疫情防控能力清单》;再例如,“双千”发布。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成都新经济企业达36.6万户,同比增长27.6%;新经济百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5.5亿元,同比增长20%;6家企业达到独角兽标准,122家企业达到准独角兽标准;新经济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新经济活力指数、新职业人群规模均居全国第三,为成都连续12个季度保持8%左右经济增速提供了强劲动能。

  过往的成绩亮眼,但必须承认的是,继续向前看,成都面临的是新的发展节点。

  正如成都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卢铁城所说:“这次疫情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不仅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还有城市治理能力等方面的挑战,我们必须加快建立新经济发展体制机制2.0版本,主动把握以‘新基建’、数字化转型为重点的城市发展变革新机遇。”

  正因如此,成都的“双千”发布格外受瞩目。同样是“供给”机遇与场景,但此次的“供给”再度升级,以公园城市作为成都最大的新经济场景,再构建“产业级的场景”、催生“企业级的场景”,从而形成场景矩阵。

  而我们也能从中看到,城市榜单上的数字并非单纯的指标记录,透视其背后,能看到无限创新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