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串起“两条路”

  成都,给生态价值算了笔账

  如果说公园城市的增绿筑景是为成都涵养了生态本底,那么从经济价值来看,天府绿道早就成为了成都最大的“网红”制造机。

  新都区沸腾小镇位于成绵乐高铁旁,本是一块不可利用的土地,通过创新“绿道+火锅”的模式,植入美食娱乐、水上音乐、田园体验等新兴业态,一路从抖音火到线下,成了一座难求的网红打卡地。

  青白江杏花村几十年前因为靠山不宜耕作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几年前广种果树办起花果节才有起色。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启动后,以66号房车主题文化生态度假露营地为代表的一批项目陆续引入,杏花村成为龙泉山脚最吸引年轻人的村落之一。

  骑马、烧烤、住房车、看星空影院,一个村也有国际时尚的玩法。

  温江岷江村是成都西郊著名的“桃花源”。走在村间小路,不见生活垃圾、牲畜粪便,只见花香满院、溪水潺潺。

  绿道上的“网红”账本,一直在用行动回应关于“投入”与“产出”的平衡之问。

  “作为公园城市载体的天府绿道,已成为多功能叠加的高品质生活场景和新经济消费场景。”成都锦江绿道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李路以锦江绿道为例算了一笔生态账——公园有皮划艇、无边泳池等项目植入,“估算公园每年的运行成本约300万元,产业运营起来后,可以实现收支平衡。”现在,“自动驾驶漫游车”“MR智能眼镜”等新产品还给公园城市带来了新玩法,绿道自然不缺人气不差流量。

  但生态价值的转化不仅是一本经济账,“网红”的制造模式背后,记录着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转变。

  “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这是成都创新的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也是为什么“网红制造机”可以层出不穷制造出市场认可的消费场景。

  政府的手伸得再短些,企业和市民的步子就迈得再大些。政府、社会、市民形成的共享共治共同体,在城市的角落都随处可见。高新区剑南大道天府一街口,原本闲置地块内杂草丛生,垃圾随处可见。现在这里是宜人的绿地,遍布街角巷落的长椅是公园温暖的“注脚”,所有长椅均为企业、市民捐赠,上面刻着捐赠者对城市的记忆和祝福。

  在康瑛看来,生态价值的转化实际上会起到引人聚人的效果,从而影响城市的产业变革:“锦城公园串接高新区其他的绿道建设,与瞪羚谷到铁像寺那一片城市居住区形成一个网格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