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优”如何做?

  从城市空间、产业层次、城市品质作“文章”

  根据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制定的《成都市“中优”规划优化方案》,成都中心城区将从优化城市空间形态、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等方面对中优范围进行优化提升。

  在优化城市空间形态上,《方案》提出从“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筑尺度及降低人口密度”三个方面来实施。

  《方案》针对降低开发强度,将中优区域分为核心区、一般地区、特别地区,在不同区域内实行不同的住宅基准容积率标准。

  在降低建筑尺度上,将编制城市设计导则加强管控。在降低人口密度上,目前中优区域规划人口密度达到1.58万人/平方公里。根据《方案》,“中优”区域内共调减规划人口185万人,调减后规划人口约为1155万,每平方公里将减少2200人。

  在产业上,中优区域主要承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通信枢纽的核心功能。中心城区也将优化现有工业业态,工业用地主要用作工业研发、工业总部、工业营销功能使用。在注入新兴业态上,从培育特色产业生态圈、建设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建设泛成都历史文化创意街区、建设泛城市绿道的休闲旅游体验区、建设泛成都中心的商业商务服务区等方面来提升。

  在提升城市品质上,中心城区主要从塑造特色、完善配套、改善交通、提升环境、彰显文化等方面进行。

  针对特色塑造,中心城区将保护典型反映成都市文化特色的18片城市特色风貌片区及86条特色风貌街道,原则上不应新增高层建筑。

  建设一批如城市音乐厅、露天音乐广场等具有国际水准的重大公共设施。对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进行实施评估,制订行动计划,全面加快实施建设。充分利用大型公园绿地,配置公园配套用房及文化、体育、青少年教育、科技等小型公共服务设施。

  环境提升上总体布局构建河、渠、湖、湿地的复合水网体系,中心城区将增加小游园、微绿地,天府绿道以“一轴两山三环七道”为主体骨架在全市铺开绿网。文化上则构建形成“一核两带四廊多点”的历史文化展示体系,加强历史城区格局保护,提升打造浣花溪、少城等文化片区

  记者从会上获悉,“中优”战略实施三年以来,“中优”区域完成了33个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启动实施74个集中连片更新项目,开工建设9个TOD项目,完成1100余个老旧院落、2.5万余户棚户区改造,打造枣子巷等特色街区63条,示范建设公园城市街区57个

  下一步,“中优”区域将以大运会举办时间为节点,推进“中优”区域提能及、出形象、增活力,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和高品质能级生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