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世”百年 重入世人视野
铮亮的贝壳状绿色小叶片,覆盖短腺毛的花梗、萼片、花冠,一朵朵长长的鲜红色花冠……在东喜马拉雅地区的季雨林里,这种把根“驻扎”在树枝上的稀奇植物你恐怕没有见过。据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博士胡君介绍,该物种早在1912年被采集记录后便一直消失在世界植物学家的视野里。百年后的今天,它又重新由我国科学家发现并补充描述,并且首次证实只存在于我国西藏自治区的墨脱县境内。
这种植物的采集者之一正是胡君带领的一支科考小分队,根据其叶片形状和拉丁名词义,大家首次为其拟定中文名——贝叶芒毛苣苔。胡君介绍,贝叶芒毛苣苔属于芒毛苣苔属,芒毛苣苔属则是苦苣苔科的一个独特的属,约140-160种,主要分布于东喜马拉雅山脉到东南亚,一直到印度尼西亚。中国植物志记载有大约34种,印度记载大约有26种,《泛喜马拉雅植物志》记载有32种。在这个属中,大部分种类是附生在湿润森林大树上或石头上的亚灌木。
胡君说,在以往出版的中国苦苣苔科所有资料中,均没有对该种进行任何记录和描述。于是,科研人员又将搜寻视野扩大到全球。最后,在国际范围内仅找到两份标本,采集时间均在100多年以前(1912年),其中仅1份能公开获取影像资料。通过对比,大家惊喜地发现,在东喜马拉雅地区新采集的这份标本在形态特征上可以和这份一百多年前地标本完美匹配。